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离子反应说课稿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_离子反应说课稿ppt(93)

2016-12-14 23: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当堂反馈 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当堂反馈,巩固知识、技能目标。

1. 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与 150mL0.5 mol/L 氯化铝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1mol/L 氯化镁溶液 C.50mL1.5 mol/L 氯化钾溶液 B.450mL1.5 mol/L 氯酸钾溶液 D.50mL0.5 mol/L 氯化铁溶液2. 一种 NaOH 溶液的浓度为 a mol/L, 密度为ρ g/cm3,则这种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1000a/40ρ B.40ρ /1000a C.1000ρ /40a D.40a/1000ρ3.我用自己带来的溶液标签为学生提供如下探究内容,意在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提升学生 知识迁移能力。

(1)矿泉水中各元素的组成常用质量体积浓度来表达,其单位为 mg/L。其中钙的含量为≥4.0,它表达什么含义?其物质的量 浓度是多少? (2)枝江大曲的酒精度为 450,它表示体积百分含量,要将其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尚须哪些物理量? 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定会留心到自己课前收集的溶液标签,这么多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它们是否都与物质的量浓度存在 联系呢?我将适时鼓励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问题。一时间,同学们由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他们定会兴趣盎然, 相互提问相互解答的过程,既能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充实感,又能提升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灵活运用程度。

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的学生们,此时又带着化学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教学焕 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课堂探究在第三次高潮中圆满结束。

六、结束语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我将这片“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自己扮演他们的学习合作伙伴,为他们获取知识提供服务。我相信,团结协 作的优良品质将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第三节 教材分析: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本节教材所学习的内容,在原教材中是穿插在第二章“摩尔反应热”中第一、二、三节里作介绍的。鉴于“物质的量”一章知识 难度较大,为了分散难点,也为了围绕着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方程式定量计算中的运用,提炼出运算 规律,所以新教材专门编入这一节。

本节教材的显著特点是:

1.揭示化学反应中微粒的数量关系——紧扣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配平系数,跟反应微粒个数的比例关系,扩 大到微粒集合: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2.涉及化学反应中多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通过物质的量(n)与质量(m) 、摩尔质量(M ) ,标况下气体体积(Vm )及 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C)的换算关系等变换公式,形成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系统,所以难度较大。

因此,课文选用了三道例题,各设两问以适当分解其综合性;各例题综合度依次渐增。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这三道例题,在 此基础上再结合习题的训练力求落实。教学中还要注意强调做题格式的规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2.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能力目标 1.通过各化学量的相互转化,灵活运用公式计算; 2.通过化学方程式系数的意义的学习,学会分析推导有关化学方程式系数的计算; 3.通过例题和习题,学会综合分析和逆向思维; 4.通过一题多解,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