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说课稿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_离子反应说课稿ppt(9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 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 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物质的量浓度 说课稿(第一课时)2. 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 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 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合作伙伴是我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三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形 象思维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我校为省级示范高中,本班学生在年级中层次起点较高,课堂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乐于展示自我,能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研究氛围较浓。但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对初中接触的某些概念如 “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尚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 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
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 、 、 “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 2. 3. 1molNaOH 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 1L 的溶液。
1 克 NaOH 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 1L 的溶液。
1molNaOH 固体溶于 1L 水配制的溶液。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亦是如此。我设计的三个阶梯式练习,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一个练习意在让学生体验“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表达式,达到能初步构建概念的目的;第二个练习意在巩固前一节所学知识 “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间的换算” ,达到新旧知识融汇贯通的目的;第三个练习意在强调“单位体积溶液”与 “单位体积溶剂” 的区别,同时回顾质量的加和性与体积的非加和性,达到深刻理解概念的目的。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