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离子反应说课稿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_离子反应说课稿ppt(69)

2016-12-14 23: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问题四探索确认其平面结构的不合理性,从而推出正四面体 结构,这样,学生对此理解一步步深入,容易接受。最后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动画模拟,加深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甲烷分子中 4 个 H 的性质完全一样,为下面学习甲烷的取代反应打好基础。

练习巩固:指导学生写出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7、 实验观察 (1) (2) 实验录像: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由于该制法原理较复杂,不要求学生掌握其反应机理,只利用电脑模拟让学 生对反应机理有个初步的认识,但化学方程式必须记住。

学生从甲烷储气瓶中观察甲烷的颜色、状态,闻其味道。学生总结现象,教师归纳出甲烷的三个主要物理性质和甲烷的三种存在形式(电脑板书) 8、国情教育,通过介绍当前世界和我国甲烷的一些情况,让学生了解国情。

9、回应前面所讲的“结构决定性质”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结构理解甲烷的有关化学性质 (1) 分组实验 I:甲烷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中。教师指出其不变色说明甲烷的性质稳定。并引导学生从甲烷的正面体 结构分析其稳定性。

(2) (3) 分组实验 II: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反应类型,教师要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模拟,帮助 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通过电脑模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学习兴趣大,对取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也更深刻。

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播放。

10、 练习巩固利用电脑板书投影练习内容,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 及时进行点评。

11、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 P73 附一:板书计划 第二节甲烷 烃:仅由 C、H 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称为“烃” ,也叫“碳氢化合物” 一、 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4、5、6)1、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

由密度或相对密度摩尔质量1 摩尔物质中各元素原子各多少摩尔分子式甲烷的分子式:CH4 是组成最简单的烃 2、甲烷的空间结构:正面体结构,四个 H 的性质完全一样 结构式:

甲烷的电子式:

二、 1、 (1) (2) (3) 2、 (1)沼气 三、 1、 难溶于水 自然界里存在形式 (2)坑气 (3)天然气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和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其在自然界里的存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CH3COONa + NaOH 2、 (1)取代反应 附二:问题讨论?(CaO)Na2CO3 + CH4?甲烷的化学性质问题一: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甲烷由什么元素组成?你是如何推知的?组成里有没有氧?上述实验能肯定或否定吗?” 问题二:经化学工作者测得甲烷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 0.5517,且只含 C、H 两元素,两者质量比为 3:1,据此你如何推算出它的分子组成,写出其化学式?” 问题三:

“请大家回顾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理论,C 原子有几个价电子?它与 H 结合形成何种化学键?在甲烷分子里,各原 子是怎样结合呢?你能写出它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吗?” 问题四:

“经化学工作者测知,甲烷分子里各化学键的键长、键能、键角都是相等的,那么,它的空间结构应当怎样?可不 可能如结构式那样是平面结构呢?” 附三:练习 题 1:某气体碳的质量分数为 82.7%,氢的质量分数为 17.3%,在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是 2.59g/L。求这种气体的分子式。

(目 标是巩固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题 2: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和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CCl4 D、HCl)A、CH3ClB、CHCl3C、(目标是巩固对甲烷取代反应的理解) 附三:教学流程设计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回忆旧知识,为新知识寻求理论依据 ?讨论后得实验现象的成熟说法 ?分组实验,记录现象实验前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进行讨论层层设问,逐步揭示规律练习巩固 ?教师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 练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分组实验,记录现象实验观察,归纳总结《乙烯》说课提纲 一、 1、 说教材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习烃的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开始。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 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 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材把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安排在了性质之前,主要是为了实验的连续性,但对化学性质的教学往往会有冲淡作用,在教学中 需正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