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论_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3条_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22)
此外,全州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等方面也得到显著改善;构建了“统筹型、捆绑式”扶贫新模式,加大扶贫资金投入,通过多项扶贫工程的实施,扶贫工作的积极成效逐渐显现。 四 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保障了教育、文化发展自治权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在少数民族特区和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山送,设立以寄宿为主和助学会为主的公办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保障就读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 在教育方面,1988年凉山州制定颁布了《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促进全州义务教育、民族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文明建设,不仅为“普九"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全州的所、教学点1054个,初中 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169所,高中39所。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论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34%,较上年增长2.9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小学学龄儿章入学率95.90%, 比上年增加1.52个百分点。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38.6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女生15.9力.人 ,比上年增2n5.8万人,增长15.57%。
全州有12个县、市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普九"地区人口达至U343.1万人,“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N80.03%,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5%[email protected] 此外,通过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④,民族寄宿制学校教育蓬勃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州寄宿制学校达至U782所,其中民族寄宿制学校67720多力.人,享受省“十年行动计划"生活补助的学生9.6万人,[email protected] 在文化事业方面,自治机关有权自主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等民族文化事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凉山州提出把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①《凉山年搭·2007 ,第4I页,阴川科学技术;lj版社,2008年。o《凉山彝族自治州2007年T作报告》。@《凉山年鉴·2007 ,第277页,pq川I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西p叫I省为J,支持民族地区教育的发胜,制定实施丫这项教育计划,从2001年至2010年向民族地区教育投入30亿兀扶持民族地区教育发腱。
I二l。。《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局2007年工作总结》,2007年12月27 36 文化资本和大力发展凉山风情旅游的战略,在文艺创作、文化市场、文物保护、群 众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比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06年, 凉山申报的“彝族火把节”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另外还有16个项目入选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37个项目被确定为 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8人被命名为州级民间艺术传承人①。2006年9月,凉山 州文化局还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专门负责规划、指导、保护和管理全州 的民族文化遗产。 五 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保障了社会事业发展自治权 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自主地决 定本地方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自主地决定本地方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医药和民族传统医药等。 近年来,凉山州咯持实施“科技兴州"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科技富民推进行动",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科技对全州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达至JJ38%。
強制重啟均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