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治疗原则 [转载]肾病综合症经方治验 杜雨茂(6)
[随症化裁]若腰背痛甚者,加葛根15g、杜仲12g;畏寒较重者,可增附片12~15g;若胃脘胀满,可加枳壳12g、苏梗9g、陈皮6g以理气宽中。
(4)少阴心肾阴亏,太阴肺脾气虚,兼水湿瘀热
[主症]:全身浮肿,下肢为甚,按之如泥,小便短赤,腰酸困疼痛,下肢困乏,头晕,乏力,气短心悸,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舌淡红暗紫,苔白或黄腻,脉多沉细或细弦或细数,重按无力。化验检查多“三高一低”仍存。
[证候分析] 太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司通调水道,太阴脾之气主运化行水。
肺气虚,宣降失调,水道不畅,脾气虚则水湿不化,以致水湿内停,加之肾阴虚失于滋养, 下焦气化乏源,易至水湿内停外溢,故全身浮肿下肢为甚、按之如泥;肾阴不足,肾府失于滋养,则见腰膝酸软或腰痛;髓海失养则头晕;肾阴主一身之阴,肾水亏则难以济火,加之水湿郁久生热,以致心阴亦损,故见心烦、心悸;脾肺气虚,子病及母,故气短;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均为阴虚有热之象。
[治法] 滋阴益气,化瘀清热,利水祛湿。
[方剂] 四君子汤加黄芪合六味地黄丸化裁。
[基本处方]黄芪30g 党参12g 白术10g 苍术10g 茯苓18g 生地12g 山萸肉12g 山药30g 丹皮10g 泽泻10g怀牛膝12g 黑灵芝10g 黄芩10g 鱼腥草20g 知
母10g 生益母草25g 石苇15g 丹参15g川芎12g 车前草20g 红花10g
[方义分析]黄芪入脾肺二经,为太阴补气之上品,能实土封堤,防精微外泄;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复脉,与黄芪相伍增强补益之力;白术健脾燥湿,与茯苓相配以增健脾化湿之功;山萸肉,山药涩精利尿;怀牛膝与生地相伍可增强补肾养阴之功;知母既可抑制温药伤津化燥,又可作利水药之佐使;川芎,丹参,益母草与生地相伍化瘀而能入血;黄芩,鱼腥草,石韦清郁热而利水;黑灵芝,又名玄芝,“可治尿闭或排尿困难,下腹胀满,利尿,益肾气。 ”
[随症化裁]浮肿较重,小便不利,加白茅根30g、泽泻12g、生益母草30g、浮萍15g,以增强宣肺活血利水之力;若胸水腹水较甚,加葶苈子15g、沉香5g、以泻肺行气利水;有肉眼或镜下血尿者,酌加槐米、三七粉、白茅根。
(5)太少二阴阴阳两虚, 兼水湿瘀热阻遏, 三焦水火游行不利
[主证]头晕耳鸣,心悸少寐,时有心烦及心胸憋闷之感,手足不温,腰背酸困而痛,背部发凉,面部及下肢浮肿、按之如泥,甚至有腹水、胸水,纳差便溏或利而不畅,小便不利。脉多弦细或细数、重按无力,舌淡红暗,苔白或黄。血压正常或升高。化验检查多出现“三高一低”。
[证候分析]肾阴虚髓不充脑府,则头晕耳鸣,腰失于滋养,则腰膝酸软;心阴虚则虚热内扰,故心烦、失眠。肾阳主一身之阳。肾阳虚则手足不温,背部发凉;脾阳虚,运化无力,则纳差便溏;心阳虚则虚寒内生,故时有心悸、心胸憋闷之感。太阴肺为水之上源,太阴脾主运化水湿,少阴肾为水脏,肺脾肾三脏皆虚,宣降失调、水道不畅,郁而化热,瘀阻三焦,则面部及下肢浮肿,甚或有腹水、胸水。
[治法] 扶阳益阴,化瘀利水,清疏三焦。
[方剂]金匮肾气丸合猪苓汤、小柴胡汤化裁。
[基本处方] 制附片12g 桂枝8g 生地12g 天冬9-12g 山药30g 山萸肉15g女贞子15g 丹皮10g 茯苓18g泽泻10g 猪苓12g 怀牛膝12g 党参12g 黄芪35g 13
柴胡8g 炒黄芩12g 生姜6g 灵芝15g 菟丝子20g 丹参15g 川芎12g 泽兰12g 石苇15g 生益母草25g
[方义分析]附子伍桂枝可增下焦气化之功,配怀牛膝可强补肾利水之效,使水湿之邪布散有望;桂枝伍天冬可益心肾之阴阳;生地益肾养阴,山萸肉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且生地入血,山药入气,山萸肉气阴双补,三药合用可阴阳互调,精微得固;黄芪配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散湿祛水;丹参,牛膝,川芎,泽兰,丹皮等化瘀而兼利水;黄芩,石韦,利湿而祛郁火。泽泻、茯苓配灵芝渗湿而益肾。现代研究证明,猪苓配茯苓、泽泻、生地具有降低尿蛋白、尿潜血、尿素氮、肌酐等作用。菟丝子,“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治腰痛膝冷,精自出,尿有余沥”
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