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治疗原则 [转载]肾病综合症经方治验 杜雨茂(13)
(3)三诊时患者阴伤之证较著,此与长期大量运用激素及中药利水之品有关。故改用猪苓汤(以生地易阿胶)合六味地黄汤(以猪苓易茯苓)及芪苡四君子汤(黄芪、薏苡仁、白术、茯苓)化裁。三方均为杜雨茂教授临床治疗肾病综合征常用方。本人如此遣方正体现了杜老“土封肾藏,补脾强关”的学术思想。总之,杜雨茂教授从六经治疗肾病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后学之辈能偶有所得固然欣喜,但要真正做到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还要通过长时间的钻研领悟才能逐步实现。
(二)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杜雨茂教授认为,中医学虽无肾病综合征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脉症特点,当属中医学“水肿”的范畴。中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已有所认识,并将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等。至东汉张仲景,秉承《内经》之旨,并多有发挥,其在《金匮要略》中特设“水气病脉证并治”专篇,对水肿病的分类、症状、脉象、治则、方药均有详细论述,可谓水肿病辨证论治之源头,为后世辨治水肿病奠定了基础。杜雨茂教授秉承仲景之说,研习六经理论,结合临床经验,展示了超凡脱俗的有关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
1.病因认识
在病因方面,杜雨茂教授认为导致本病的病因有内外二端。内因主要为先天不足,劳倦过度,以致肾元亏虚;或饮食失调,损伤中焦脾胃;或七情失调,内损脏腑。在外因方面,风邪外袭,内干脏腑经络;湿邪内入,侵及脾肺;或药毒伤肾,关门失约,以致内脏阴阳失和,难以遏制体内诸邪。内外相招,形成本病。
2.病机认识
(1)肾脾肺虚损,阴阳失调。。肾居于下焦,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其气化推动水液篜腾输布,当肾气不足时,则肾不制水而发生水肿。同时,肾所藏之精是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宜固藏而不宜泄漏。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关不固,使得精微外泄,而见大量蛋白从尿中漏出;而长期反复的蛋白尿又可致肾精亏虚,正所谓“精气夺则虚”。古人早有“肾病多虚”之论,这种观点也正与肾病综合征之病机相吻合。杜雨茂教授认为,不同的病证,其肾虚的阴阳偏重及程度有差异,但肾虚为其根本所在。脾为后天之本,功主化谷,为气生化之源,又主运化而行水湿,若脾机不运则水湿泛溢,肾之封藏必藉土封,脾土弱便失封固之力,则精微易从尿中漏出,并外见浮肿。肺为水之上源而主司诸气,若肺气不足,宣发肃降失职,则水道不畅,亦可患水肿病。
肾病综合征病变的脏腑虽然是肾脏无疑,然而从中医学的整体观来看,与脾、肺、心、肝诸脏都有密切的关系。盖水液之代谢,主要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脾主运化,肺主通调,肾主开阖,通利三焦,使得水津四布。三脏之中,若有一脏病变,即可出现水液代谢障碍,从而发为水肿。因此,纵观肾病综合征之发病及病情演变,莫不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不足密切相关。杜雨茂教授认为肾脾肺虚损,阴阳失调是肾病综合征发病的根据和病变的重点。
(2)水湿瘀热内阻。我们研读杜雨茂教授的医案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方药中不仅有大量的益肾补气,健脾利水之品,亦有理气活血、清热祛湿之药。究其源,仍与内外二因有关。在外因方面,一是感受外湿,湿热之邪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夏秋之交或其他季节,阴雨连绵,湿气较重,易导致感染湿热之邪。从肾病综合征之形成而言,水湿郁久而生热,湿热互结成瘀,阻遏三焦气机,此为内因。同时,与饮食习惯亦有关系,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亦可导致湿热之邪。临床上病因病机调查分析显示,单纯外湿者少,常常因为固邪留滞于内,引招外邪而起病者多。
(三)对肾病综合征的辨治特点
杜雨茂教授精研《伤寒论》数十载,对仲景的思想精髓了然于胸,对疑难杂病的诊治屡起沉疴,是国内著名伤寒大家。现将笔者对杜老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思路及特点概述如下:
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