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朱永嘉简历_朱永嘉博客我了解的姚文元_朱永嘉新浪博客(71)

2017-03-01 17: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有些动火了,他要坚持肯定的立场,他说:“对,总的看法:基本正确,有所不足。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错误”。

是在给评价“定调子”,他要求开八人会议时,要抓住当前两条路线斗争,集中讨论问题,指示要以他的这个“结论”为基础,对作个“决议”。

按照的要求,召开了有、陈锡联、、、纪登奎、华、张春桥和毛远新八人参加的会议,“四人帮”之一张春桥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气氛如何,可想而知。会后,毛远新即向汇报了此次八人会议的情况。还特别对毛远新交待,说:“这个不要告诉,什么也不讲。”他是怕从中生事。

可见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想通过统一思想,息事宁人,维持他安排的这个“安定团结”的结构和局面,不想让他们把事情闹大了。

不知道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还是他根本没有认识到毛远新早已上了“四人帮”的贼船,他竟然会让毛远新不要把事情告诉。【待续】

*****下接《与大起底(1413)》*****

与大起底(1413)/的再起(102)

【接前】试想,张春桥参加的会,怎么能不知道?也可能,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诫毛远新不要与走得太近。

虽然开始对不满意了,但对“四人帮”的不悦,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是否还能主持的工作?如果不能了,就要换人。要换人,换谁呢?还在观察,还在考虑,还没有想好。此时的心态,应该说是复杂的。不久,形势急转直下。

1975年11月20日,局召开会议,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八人会议,专门讨论对“”的评价。希望通过这个会议,在如何评价“”这一问题上,统一思想认识。会前,提出,由主持,作出一个肯定的《决议》。按照的说法,这个《决议》的基调应该是:对于,总的评价是七分成绩,三分缺点。

让主持作这个决议,一是让这样对有看法的人来作这个决议,可以堵住对持异议人的嘴,让人不敢再唱反调;二是,再给一个机会,让改变观点。对,真应该说是“仁至义尽”了。

分析的内心,他既真心地赏识的才干和品格,又恼恨对的态度。他对一再留情,是希望能够就此妥协,顺从了他这一个最后的心愿。

实在是太老了,太疲倦了,这一番“安定团结”的格局,是他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所进行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想再变动了。但是令悲哀的恰恰却是,具有和一样的性格,也是一个在原则问题上绝不会让步的人。

在这样殷切的期望下,没有接受的建议。明确地说:“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的意思说得明明白白,九年,他被打倒了六年,作为一个脱离运动的“世外”之人,对于,他既没有参与也不了解,因此“不适宜”由他来写关于的《决议》。其实,最根本的,他不愿违心地主持写一个“肯定”的决议。

这种完全不让步的态度,使得下决心进行“批邓”。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要坚定不移地捍卫,他不容许任何人对此存有非议,更不容许任何人翻的案,这是他所坚持的最后原则。】【待续】

*****下接《与大起底(1414)》*****

与大起底(1414)/的再起(103)

【接前】刘冰等人给上书状告迟群,迟群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1975年10月25日,他鼓动清华大学人事处负责人林钧万上书,告状长周荣鑫。因为刘冰等人的职务太低,不值得对他们告状,要告状就告一个“大的”。

林钧万在给的信中说:【周荣鑫同志组织上任人唯亲,搞宗派,想把迟群同志从上搞臭,组织上搞倒,把他从门领导班子中赶出去。迟群同志在中,以实际行动为教育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教育战线上是有影响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该信上批示:“先做调查,然后讨论一次。”这样一来,迟群等人就在清华大学公开向周荣鑫叫板了。1975年12月1日,《红旗》杂志发表清华大学批判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该文写道:【最近,教育界有一种奇谈怪论。这无非是说,教育革命搞过头了,搞糟了,要把教育革命的方向“扭”回去,复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旧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