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朱永嘉简历_朱永嘉博客我了解的姚文元_朱永嘉新浪博客(142)

2017-03-01 17: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孩子,又是孩子,我近来为什么老想到孩子?为什么变得这样多愁善感,这是意志消沉和怯弱的表现。我要振作起来,要充满信心。为了孩子,也要勇敢地投入战斗。

记住的一句名言:“我喜欢的生活——战斗!”】【待续】

*****下接《与大起底(1500)》*****

与大起底(1500)/身后的斗争(10)

【接前】姚文元意识到自己很可能会垮台,但他还是决定“要勇敢地投入战斗”、“要对得起主席”,这应该也是“四人帮”其他成员的心态。“四人帮”在身后,想到的首先不是生存,而是战斗。然而华却没有这种“勇敢地战斗”和“对得起主席”的心态,集团说他是“机会主义者”,似乎并没有说错。华首先想到的是生存,这是机会主义者的特征。不管东风还是西风,哪边风大就往哪边靠。

华也很清楚,走后,他失去了靠山,他要坚持的路线,日子肯定不好过。所以华就想找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出路,他看到周/邓集团的势力比集团大,于是就往周/邓集团那一边靠。在1976年5月以前,华批邓的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可是等到1976年6月的身体垮了之后,华就不在关注批邓等问题了,而是转向抓经济,不得罪人。在集团看来,华的此举,是对的背叛,这也集团要攻击华的重要原因。

张铁生在逝世后,公开批评华说:【华现在是第一号人物了,已经是很显赫了,但不知他到底要干什么?他在计委会上的讲话,与洪文的讲话就不一样,不能说绝然不同,但起码是有差距。华的讲话对右的人是一个鼓舞,他可是国家的一把手了。

我真担心,这样一个思想路线是右的,满脑子旧的东西,大搞唯生产力论的人,是不是在局也有一些他这样的人在支持拥护他。】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集团和华都没有遵循的初衷。希望集团作为“火种”生存下去,而集团却选择了“战斗”而不是“生存”;希望华忠于他,认为华这个人是忠诚可靠的,不至于做出“对不起他的事”。给华的底线是保持中立,至少不能靠到周/邓集团那边去。如果华靠到周/邓集团那边去,提拔华的举措,就完全失去意义了。但最后华还是靠到周/邓集团那边去了,而且是主动靠过去的。

据的儿子李小林回忆说:【程振声(的秘书)说:“1976年9月11日,去世两天后,华以去北京医院看病为名,来到西黄城根9号的我家,父亲对华的到来颇感意外。

两人关上门后,华说:“同‘四人帮’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请你代表我去见叶帅,问一问叶帅的意见,并请叶帅考虑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时间解决合适。”

父亲意外之余,完全支持和赞成华的意见。值得一提的是,那时负责工作的是陈锡联,而父亲与陈锡联私交甚好。去世后,父亲与陈锡联一起守灵。【待续】

*****下接《与大起底(1501)》*****

与大起底(1501)/身后的斗争(11)

【接前】有一次,父亲去洗手间,陈锡联随后也跟随其后。在洗手间里,陈锡联对他说:“那几个人可能要动手,要当心。”父亲急忙摆手不让他说下去。

与华交谈、明确了他的态度后,隔了两天,父亲对工作人员说:“心情不好,要去香山植物园散心。”

车子快到植物园时,他突然对司机和警卫说:“去西山叶帅处。”到了门口才叫警卫人员打电话,通知叶帅。据身边的工作人员王守江和马锡金回忆,当得知父亲突然来访的消息时,起初还犹豫着是否见面,后来还是答应了。若干年后,父亲将两人当时的密会场面做了还原。

两人坐定后,问父亲:“你是来公事奉命,还是老交情看望?”

父亲回答:“都有。”

这时打开收音机,以防有人窃听。叶帅耳背,又加上收音机干扰,父亲说的话他听不清楚。两人商议用笔写,然后烧掉。

写:“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写:“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写:“请你考虑时机和方式。”

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叶帅写了陈锡联的名字,打了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