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朱永嘉简历_朱永嘉博客我了解的姚文元_朱永嘉新浪博客(61)

2017-03-01 17: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下接《与大起底(1399)》*****

与大起底(1399)/的再起(88)

【接前】迟群当时认为,谢静宜没有在主席面前给他说好话,所以他没有当委员。他闹了相当长的时间,好多材料里都有揭发。一次抽烟,把被子烧掉了,还有一次撞门把头撞坏了,这些都暴露了他的野心。迟群当时是国务院科教组组长,他原想当部长的,下一步呢,他是想当副总理的。他当不委员,副总理也当不上了,部长也没份了。

最后,干脆吧,咱们向毛主席反映吧。这在当时是柳一安建议向毛主席反映的,他说咱们直接向主席反映,我们讨论后认为可以,作为一个党员向党的主席反映情况是正常现象,我当时也同意了。

一个多月以后,在北京,有些人告诉我们说主席收到信了,还没有表态。这第一封信还引起了、纪登奎等副总理以及吴德等在有关会议上的议论,说:“清华有几个副书记写信告迟群。”我们还感到,这些人挺支持我们的。】

惠宪钧的回忆中,只是说“咱们直接向主席反映”,这应该理解为直接给写信,可是为什么后来成为给和两个人写信呢?惠宪钧没有解释这个问题。刘冰在回忆录中,倒是对这个问题作了说明,但刘冰的“说明”显得十分牵强附会。刘冰说:

【鉴于过去寄给毛主席和领导的信件常常被扣压的教训,我们认为信不能直寄主席,因为那样容易落人谢静宜、毛远新、等之手,最好是通过当时主持工作的副主席转呈主席。

只要小平同志能在信上批写“送主席”几个字,即使谢静宜、毛远新、们看见,也不敢扣留。如果扣留,他们就是扣压了副主席报送毛主席的批件。同时凭着我们对小平同志的信赖,一致认为只要小平同志能看见我们的信,定会转送主席的。】

刘冰的这个解释有点“荒诞”,完全是编故事的感觉。首先,刘冰作为一个小小的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他当时连委员都不是,他怎么可能知道“过去寄给毛主席和领导的信件常常被扣压”?更有甚者,刘冰还指出,扣押信的人是谢静宜、毛远新、等人,这就更离奇了。

当时给写信的人很多,但不是每封信都能转到手中,只有经过筛选的少数信件能送到手里。这样做并不是“扣押”,而是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看大量的“群众来信”,必须经过筛选。【待续】

*****下接《与大起底(1400)》*****

与大起底(1400)/的再起(89)

【接前】写给的所谓“群众来信”,第一步先送到办公厅,在那里进行第一次筛选。是办公厅主任,他有可能看到这封信,并扣押下来。而谢静宜、毛远新、都与办公厅无关,他们根本不可能看到群众来信的“原件”。

经过办公厅筛选的“群众来信”,第二步送到办公室,由的秘书再次筛选,把他们认为重要的信给看。身边的秘书张玉凤等人,可能看到这封信并扣押下来。谢静宜已经早就不是的机要员了,也早就不是的秘书了,毛远新只是联络员,他们都不可能看,也没有资格看报送给的文件。所以,谢静宜、毛远新、怎么可能扣押这封来信呢?

再者,如果这封信先在局委员中间传阅,最后送到那里。传阅的文件都必须交回的,绝不可能传到那里,就被她扣留下了。刘冰说:“只要小平同志能在信上批写‘送主席’几个字,即使谢静宜、毛远新、们看见,也不敢扣留。如果扣留,他们就是扣压了副主席报送毛主席的批件。”这种故事编得如同地摊文学的描写。

还有,熟悉党史的人都知道,毛远新是1975年9月以后才成为的联络员的。刘冰等人的信是1975年8月发出的,刘冰怎么可能提前预知毛远新将成为的联络员?《传》记述:【1975年9月28日,毛远新因为他父亲牺牲在新疆的缘故,随代表团从北京前往新疆,参加祝贺新疆尔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的活动。10月10日回来路过北京时留下了,成为病势越来越重的同局之间的非正式“联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