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朱永嘉简历_朱永嘉博客我了解的姚文元_朱永嘉新浪博客(60)

2017-03-01 17: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1975年10月19日,在会见外宾后留下、谈话,却没有叫。在这次谈话中说:【现在有一股风,说我批了。批是批了,但不觉悟。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我在北京,写信为什么不直接写给我,还要经小平转?你们告诉小平注意,不要上当。】

又说:【迟群是吗?有错误,批评是要批评的。一批评就要打倒,一棍子打死?清华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小平偏袒刘冰,你们六人(小平、先念、东兴、吴德、小谢、迟群)先开会研究处理。这两封信印发局在京各同志。清华大学可以辩论,出大字报。】

这里指示“清华大学可以辩论,出大字报”,这是自从1969年“九大”以后,第一次发出“出大字报”的指示。的指示之后,清华大学再次出现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每天有很多人涌到清华大学去看大字报,大有初期的势头。

1975年11月18日,在迟群主持下召开了清华大学全校师生员工万人大会,大会名为“大辩论”,实际上是对刘冰等人进行批判和批斗,这也是再现初期的批斗大会。刘冰后来回忆说:【在各系轮流批斗我们的同时,迟、谢等人组织人对我进行所谓提审。批斗加提审,和蒯大富的办法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迟、谢们不打人,这比蒯大富要高明一些。】

以刘冰等人的信为契机,掀起的这场大批判,就是后来称之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这次用“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来反击“右倾翻案风”,肯定要破坏这些年来一直提倡的“安定团结”。那么的用意何在呢?这个问题后面分析。【待续】

*****下接《与大起底(1398)》*****

与大起底(1398)/的再起(87)

【接前】认为刘冰等人写信告状的“动机不纯”,并非没有道理。敏锐地指出:“我在北京,写信为什么不直接写给我,还要经小平转。”

刘冰等人第一封信的抬头是【小平同志转呈主席】,第二封信的抬头是【邓副主席并呈毛主席】,也就是说,刘冰等人的信是写给两个人的,第一读者是,第二读者才是。如果按照刘冰等人在信中写的那样“我们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向您老人家如实报告”,那么这封信直接写给即可,为什么要经由这个中间人先看呢?况且当时就在北京,这封信完全可以直接送到那里。

退一步说,假如刘冰只是想请顺便把这封信转交给,也完全没有必要在信的抬头,明确写上“小平同志转呈主席”或“邓副主席并呈毛主席”。如果按照正常手续,这两封信应该先送到清华大学党委的上级领导北京市委,再由北京市委转交主管文教的副总理张春桥,再由张春桥转交。刘冰等人作为清华大学的党委领导,肯定知道在几个副总理当中,张春桥是分管文化教育的,而当时并不分管文教。既然刘冰等人向汇报,为什么不向张春桥汇报呢?

当然是副主席,而张春桥只是局常委,但在名义上,王洪文也是副主席,只向邓副主席汇报而不向王副主席汇报,在手续上是不正常的。尽管王洪文已经坐冷板凳了,文件的传阅还是要给他的。如果刘冰等人的信,写“春桥同志,小平同志转呈主席”,或者写“邓副主席、王副主席并呈毛主席”,这都是比较正常的;而只写,漏掉张春桥或王洪文,就是不正常了。

粉碎“四人帮”后,这两封信的执笔者之一刘冰写了一本回忆录,另一个执笔者惠宪钧也写了回忆文章。惠宪钧回忆中,没有提到他们的信写“邓副主席并呈毛主席”的理由。惠宪钧回忆说:【我写信的思想初衷,有好多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就是说迟群、谢静宜紧跟“四人帮”;第二个呢,就是迟群这个人野心勃勃,没有当选委员,狠狠闹了一通。

平时,迟群和谢静宜关系比较好,谢静宜当选上了委员,他没选上,好嘛,这个闹,一闹差不多就是胡作非为了,前前后后,连哭带闹,大概有半个月,就在那儿折腾。他不是一般的闹,有的时候就是喝酒乱闹,有的时候就是和谢静宜吵骂。我有一次,简直看不下去了,也是夜间,迟群为了找谢静宜闹事,竟在谢的门口撒尿。这像什么话呀!【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