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如何引出西安事变意义_会宁会师的意义_西安事变简介(3)

2016-11-29 03: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带他们偷渡,离开香港。因为王佳芝在他们杀了老曹后吓跑了早走,所以从此分离。(既然王是邝心爱的人,为什么他不留下来呢?我们的疑问是多余的,编导自有其要表达的意旨所在。)

在上海一家电影院,邝裕明找到了王佳芝。“你为什么来找我,就为了说句抱歉吗?”编导要让我们继续感觉到王佳芝的深情。而邝却只是要让她继续没有完成的任务,让她继续做易奸的情妇。我们不需要再问邝是否可能真的可能如此冷血(如果这次行为可能,那也只能是因为这时他已经是受雇的听命于上级命令的特工,而已不是原来单纯的爱国青年),需要质疑的是王佳芝竟然毫不犹豫地再次答应,以及在这个时候邝为什么仍然没有表示爱意?(在那个时代,爱国和爱情是孪生的兄妹)。这样的疑问是徒劳的,我们要记得,正象片中老吴叫王佳芝“只要记住,不要问”一样,编导也希望我们不要有思考的头脑。

邝带她见他的上级老吴。当老吴告诉他“第一次任务,通常也是最后一次任务”递给她以备自尽的毒药时候,王佳芝抬头看邝,返转镜头(或镜头-反镜头,shot-reverse-shot,片中经常使用的几乎唯一的电影语言)“无情的”邝虚假地安慰她:“只是准备”。在老吴交代任务的同时镜头穿插邝裕明教她蒙上眼睛使用武器的场景。(编导这里暗示王是由于对邝的爱被蒙蔽了心智)。老吴说“任务完成后,我们会送你到英国”,王佳芝带着疑问的目光看邝裕明,邝裕明不做声。(又是反转镜头)。于是,我们获得了编导要加给我们的信息:邝在这里也在加入对王佳芝的欺骗。

以下只是纵贯全剧的编导的人物设计的继续:王佳芝问:“大家呢?”“他们都在。”“在哪里”“几个地方。现在不方便(告诉你)”(表现邝的无情,根本不相信王)又一次“同学们呢?好吗?黄磊他们?”“他们都很关心你,早晚要碰面的”(虚假的关心,最后在刑场上“碰面”)

场景之三:麦太太:“公寓的空气里有香水,附近还有茉莉花香的味道。可是又不象当天留下来的。枕头上还有灰尘。我不知道。”“王佳芝”(邝提醒王不要坠入情网)“我不知道”“王佳芝,你看着我,看着我,我不会让你受到伤害,好吗?我不会允许你受伤害!”(表现他懦弱的自欺欺人。)“能不能请他们快一点,结束以后我们可不可以都离开这里?”“我不敢说……不知道。”(懦弱和继续欺骗)

高潮当然是在王的愤怒控诉。这样的控诉与其说是说给老吴听的,不如说是说给邝裕明听的。而难以置信的是,邝裕明在整个过程中只不过是沉默的注视。当老吴夺门而出,邝裕明竟然继续沉默,不安慰而抽身离开。这是独具匠心――或者说别有用心的电影叙事。

在最后的情节来临前,麦太太在领受任务后下楼。邝裕明这时追下去:“王佳芝,我真的很抱歉。”他吻她,并丢开手里的信,(喻示情欲终于在这时战胜肩负任务的责任)。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心中的王佳芝已经不是王佳芝,而早就完全变成了麦太太。后者推开了他,并问道“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

是啊,为什么不呢?按照当时的流行模式,那是正常不过以至成为俗套了。这个反常不但可以从分析邝裕明的角度来质疑(将爱国与爱情相结合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常态,而不是相反)也可以从青年学生王佳芝的角度质疑叙事的虚构性。一个记者问到,她“为何深陷角色难以自拔?理由并不充分,难道仅仅因为她演了一出戏,她就必须把它演完?她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愿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甚至不惜以贞操、以生命为代价――这个愿望似乎并非是王佳芝的,而是导演的。”

但是这部电影的另类叙事选择不仅仅是为了颠覆传统革命叙事模式(不管是左翼还是的文艺创作都是这个叙事模式),它还有更深的目的在。其中之一是表现爱国者力量的无能(由此表现抗战的不可能取胜)。比如,影片含而不显的情节是邝裕明最后无法忍受心爱的人继续被牺牲,铤而走险,不经批准而要杀易奸(老吴装作不知以除掉杀他妻儿的仇人),但是他们根本是自始至终被张秘书监视,所以本就没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