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如何引出西安事变意义_会宁会师的意义_西安事变简介(14)

2016-11-29 03: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总之,抗战八年,实是我国家民族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兄弟阋于墙而外出御其侮,这句古训,在抗战初期,真表现得刻骨铭心,为后世子孙,永留典范......如果没有个「西安事变」,没有全国的大统一,没有惨烈的武装抗战,则人事全非。一个专政的领袖,和一个忍辱含羞的政党,在历史舞台上以何种脸谱出现,我们写历史的人,就很难妄测了。

他的另外一段话对李安的上述“党是邪恶的幕后力量”的历史观也作出了回答,

(抗战胜利后)蒋氏和,当时有此声望、有此契机,好好搞下去,正是天降大任,民赐良缘,来复兴民族,重建国家。谁又想到八年苦战之后竟落了个派系倾轧、五子登科、关门自杀的局面,这又是谁之过欤?人比自侮而后人侮之。西安事变提早全民抗战是真;使反对派的因此壮大也不假;但是说它毁灭了在大陆的,那就过甚其辞了。

上海全面沦陷后,“汉奸文化却空前高涨,各种活动层出不迭。社会悲观情绪与汉奸的泛滥,使得社会价值观混乱,时代把选择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1938年,易先生夫妇俩跟着汪精卫从重庆出来,在香港耽搁了些时日。跟汪精卫的人――曾仲鸣已经在河内被了,所以在香港都深居简出。王佳芝在香港遇到易先生时应该是1939年,正是汪伪成立前夕。这是电影《色・戒》开场的背景。”

日本人“将矛头对准了与矛盾重重的一些。日本特务组织梅机关首先扶持了中统特务李士群、丁默村在上海成立特务队伍,又拉拢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这些人逃离重庆,并签下密约。后将这两队人马合流,也就是后来的汪伪。在影片里,这是易奸从香港到南京、上海就职的过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气焰高涨,汪伪汉奸们却在一起抱头痛哭。因为当年他们决定下水,是万万没想到日本人敢与英美开战的。这些汉奸都抱有侥幸心理,他们认为如果日本和美国人不打,战后的中国还是三分天下,、、亲苏。而日本人和美国人一打,是绝对没有赢的可能。

影片的主体正是通过易奸这段时期的动摇和作为表现中汪精卫这条投降路线。

在抗战初期坚定的抗日派,曾是少年爱国壮士的汪精卫首当其冲。当时国人皆记得,汪曾经“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壮举。即使在1935年,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时候,当看到已经沦陷的东三省运动员时,汪也不禁当场落泪......起先,日本人侵占中国,汪哭的是党国;到了后来,汪流泪皆是为了自己。1940年,汪伪还都南京,在举行仪式的节骨眼上,汪精卫捶胸顿足,痛哭流涕。这时的他,已经看到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汪的转折,很多专家分析,是汪经历了淞沪会战后的彻底失落。淞沪会战持续80天每天伤亡一万人,当他看到中国几十年培养的新式精锐,在日军跟前一溃千里的时候,他确定了自己对抗战胜利无望的认识。另外,作为孙中山后内最具威望的人,才貌皆出众的汪自然不服蒋。一个权利欲望极强的人,在日本人的和平诱降前,他选择了用这种方式做老大。

汪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名句,在影片中由代表爱国青年的邝裕明亲口念出。当他看到依靠正规军队抗战(这个抗战路线是和一样的)似乎无望时,他动摇了。

这种阶级的动摇性持续到今天。在影片中,当作为女学生的王佳芝在其扮演的爱国剧中呼吁邝裕明扮演的士兵“为国家,为我死去的哥哥,为民族的万世万代――中国不能亡!”时,李安实际上却暗渡陈仓,以人性与阴暗的名义,传达他的投降派信息,翻汉奸的案――如果不是翻“张秘书”这样的“纯汉奸”的案(然而张秘书虽然可能在李安的完整影片版本里可能会是更阴险的角色,我们在现存的影片中看到的表面形象却是易奸忠实的侍从,一个面善的下属。他不过是与重庆暗中通联前的易奸,也就是仍然可以被“人性地理解同情”的);至少是翻易奸这样的动摇者,多方通吃者,然而又是心狠手辣的“大丈夫”的案。(在这点上,它也呼应了张爱玲的“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呢”的“无毒不丈夫”的观点。)――网友指出“通过设计张秘书这个反面人物,易先生的形象获得极大提升,几乎成了正面人物,好像成了忍辱负重参加和平运动的家傀儡,晚期弃暗投明变成重庆卧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