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试题 [转载]夏代文明 唯玉是证(2)
一国忧民愁的夏代考古
学界的主流观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王权世袭制的肇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开始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时代。对于这样的一个朝代,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具有极为独特而神圣的历史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夏朝却又是一个言而有文少有信据的朝代。对于其存在的真实性,因一直缺乏确凿证据,至今不能定论。国内学界曾一度出现疑古思潮,驳议不断,时至今日仍然存有异议;国际学界则直接将中国的夏朝讥为“神话传说”,令国人尴尬而又无奈。多年以来,尽管有无数学者和仁人志士,殚精竭虑地探寻其踪,皆因一直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直接证据而一筹莫展。国家对夏朝的考古与研究,一向高度重视,可以说,已经成为建国以来投入最大、历时最久的一个考古研究项目;尤其从1996年5月开始,还曾组织国内学界精英,不惜投入巨资,并列入国家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相继实施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举措,其力度堪称是文博领域的“世界之最”。不过,一连十几年的艰辛努力,尽管取得某些单项的重大成果,但在夏文化、文明的考证方面,除基本上确定了《夏商周年表》等基本年代框架之外,对于夏朝存在的真实性证据、以及在具体的文明标志等最关键的一些问题上,却未能够获得实质性的突破。直到今天,夏代的考古与夏文化的研究,既未能够“超越疑古”,也未能够“走出迷茫”,依然是一件国忧民愁之事。
中国对夏代的考古与研究,已经走过六七十年的艰难历程,今后的考古前景又该如何?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恐怕还是十分渺茫。对于这种长持已久的局面,不能不引发中国各方人士、包括众多民间学者们的深度思索。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号称有上下5000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当今在各个领域都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并向着文化强国的目标大步迈进,难道真的寻找不到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来解决本国夏代的历史文化问题吗?是中国的夏代根本不存在吗?还是中国人没有这种智慧和能力?当然都不是,那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究竟如何寻找到出路?恐怕需要中国考古学界与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们静下心来,在头脑中重新“洗一洗牌”了!总不该再如此继续下去一条道走到黑吧?“出路”往往取决于“思路”,中国夏文化的考古与研究,为什么如此步履艰难、长期陷在困境与窘境之中?人们不能不发出这样的质疑:中国考古学界与历史学界管理层、尤其是这一领域的“领衔者”或学术带头人,是不是在指导思想、学术理念以及工作导向等方面,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某些严重的问题?
二夏代考古缘何长期陷入迷茫?
据史籍记载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最终确认,中国历史上的夏代,其存续的时间大约为471年(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先后传十四代、十七“后”(去世后称“帝”),且兴亡有序。对于这样的一个朝代,我们不仅不能怀疑其历史存在的真实性,而且坚信,在四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夏人一定会留下他们深深地历史足迹,也一定会留有多方面的文明标志。只是我们尚未发现、或者没有找到发现它们的正确方法而已。根据多年的观察与了解发现,中国对夏代的考古与研究,之所以长期陷入迷茫、难脱困境,归咎起来,应该是中国的考古人自己步入了迷途,或者说,完全是人为设限的结果,此种说法当然有多方面的根据。自建国以来的六七十年间,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一直在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沿袭着对殷商之后各个朝代的考古方式,来对尚处于“原史时期”的夏代进行考古研究,这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了“教条主义”的泥淖。考古方式上的单调、刻板,导致夏代考古一连走了半个多世纪的弯路,实在是高成本地验证了“教条主义害死人”这句话。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试作简单分析。
赚中国人的钱拿去给美国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