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没做过生猪期货 还不知道做期货之前要先熟悉基(12)
5. 其他因素
(1)天气状况
天气状况对于生猪价格本身就有着基础性的影响,生猪供求的季节性波动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天气炎热时,往往会出现猪肉需求不振的现象,从而屠宰企业会相应压价收购,导致生猪价格下降。而猪肉需求伴随着天气转凉增加,也随即带动生猪价格的上升。除此之外,某些极端天气影响下也会导致生猪的供求结构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到生猪价格走势。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冬季严寒导致新补栏的仔猪冻死或冻伤,势必会影响到4-5个月后的生猪供给,进而影响到价格。举例来说,比如2017年6月中旬,南方大面积水灾,主灾区湖南,江西等省份恰好是生猪主产区也是生猪输出大省,水灾导致这些省份生猪出现伤亡同时生猪输出不畅,进而引起全国性生猪供应短缺,猪价在下行周期中出现短暂的逆势上扬,到月末上涨4.39%。运力恢复后,养殖户开始集中出栏,又将猪价打压下去。再比如2017年8月第一周,由于长时间高温导致生猪育肥缓慢,加之前期市场环境导致养殖企业压栏惜售,市场标猪供应极其短缺,大量迟出栏肥猪充斥市场,即使下游猪肉需求不振,猪价仍然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普涨,局部地区甚至逆势达到1元的涨幅。
(2)运输保鲜技术
生猪运输过程中由于非人性化的动作会使得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运输过程中的掉膘死亡情况,也会对猪肉之地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生猪运输距离250km以内,掉膘4.3%,夏季可达5.3%,而我国目前生猪运距普遍在1000公里以上,掉膘死亡更多。
运输保鲜技术缺乏数理上的支撑,但从逻辑上来说,由于猪肉保鲜期短,正常情况下热气肉保存期大约在1-2天,这就使得猪肉价格向上传导的速度极快,能够迅速影响生猪价格走势。随着冷冻保鲜技术的进步,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将会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以冷鲜肉和猪肉制品占据猪肉消费的绝大部分比例。猪肉保质期相应延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下游猪肉价格对生猪价格的影响。而运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得地区间猪肉转运更为方便,地区间价差和猪肉价格波动也会减少。总之,可以预见随着运输保鲜技术的发展生猪价格将逐渐趋稳。
(3)疫病和食品安全问题
疫病方面来说,生猪最常见的疫病包括高致病性蓝耳病(高热病)、猪瘟、猪丹毒和口蹄疫等。此外,一些低概率的疫病发生,也可能由于疏于防范导致高死亡率,影响猪周期。高致病性蓝耳病主要感染能繁母猪和新生仔猪,也可感染育肥猪。患病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胎率可达35%以上,病内胎产仔猪一周内死亡率可达40%-80%,患病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较为严重,临床上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持续感染型,致死率分别为90-100%、50-60%、30-40%、10-30%、50%左右,耐过猪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猪丹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或炎热多雨季节发病率最高,各年龄猪都可感染,其中2-10月龄生猪最易感染。急性猪丹毒致死率可达80%,慢性猪丹毒可康复,但康复后诱发关节炎会导致生猪增重缓慢,繁殖能力严重削弱。
在生猪供应紧张时出现疫病大规模爆发,在猪价走高时也不能拉动补栏积极性,而大量仔猪和母猪死亡也会加剧后期的供应缺口,拉长猪价上涨周期和幅度,但在生猪价格上升阶段,由于盈利较好,养殖户对防疫投入相对较高,疫病爆发概率较低。而在生猪供应较充分,猪价低迷时,再出现大量生猪死亡,导致养殖户出现大规模亏损,很多散户将无力医治或退出市场,导致生猪供应提前出现缺口,后期猪价快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