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论衡讲的什么_盐铁论翻译_论衡全译(10)

2017-02-14 0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大众文化根植于市场经济,同时受到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而迅速发展起来,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壮大成为与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鼎立并存的社会主干文化。随着城镇化、都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受现代化、全球化、网络化等发展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当代大众文化由消费文化为主导,全面占领社会文化生活空间。在处于消费时代的当代流行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中,“身体凸显与呈现了出来,身体成为当代消费文化的主要旋转轴心”“身体己经与消费、时尚、社交、休闲等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意义无穷的能指符号,有意无意地负载了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色彩斑斓的文化形态”。[95]在这一过程中,一味追求享乐主义、娱乐至死、满足欲望、简单快乐,过度强调肉体感官刺激,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使身心极不和谐。如今我们而对的历史,“是身体处在消费主义中的历史,是身体被纳入到消费计划和消费目的中的历史,是权力让身体成为消费对象的历史,是身体受到赞美、欣赏和把玩的历史。身体从它的生产主义牢笼中解放出来,但是,今天,性不可自制地陷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96]

中国古代“身道合一”的具身性教育传统之魅力和价值是,它与当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过度强调肉体感官享受的强力对抗。中国古代的这种具身性教育,并不排斥肉体感官的享乐和对正当欲望的诉求,只不过它强调的是高尚的精神追求,强调以对自己的自我约束力来克服过度的肉体感官享乐和不正当的利益追求,强调无论富裕或贫穷,都应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和处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即所谓“先义后利”“重义轻利”“以义统利”。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97]“见利思义”[98]“见得思义”[99]。《论语》中孔子和冉有进行对话:“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00]可见,孔子主张使老百姓“先富后教”,并不排斥对利的追求。孟子也有使百姓“先富后教”的论述:“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国语·晋语》中说,“义以生利,利以丰民”。[101]荀子说:“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102]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103]“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论衡全译虽架、封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104]。董仲舒说:“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105]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中国古代“身道合一”的具身性教育并不排斥“利”,它强调的是以精神、以“道”统领和规范对利益的追求,“重义轻利”;强调精神修养与身体成长合二为一,使身心和谐发展,尤其对君子的要求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