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中国面积最大沙漠 [转载]《地缘看中国》之历史篇第五目《西汉》 &n(5)

2018-01-21 04: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如果介于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这条结合部,仅仅是这两大地缘板块之间的缓冲的话,那么它今天的命运应该会好的多。问题是,这个结果部还是中亚游牧民族南下的天然通道。导致锡斯坦地区荒漠化的那次突厥人征服,只是北方威胁的一次极端展示。在此之前,蒙古人可以说是帖木尔的直接示范者(蒙古人也屠过赫拉特)。而在我们现在所解读的年代,同样的游牧入侵事件也正在上演。

不过,上演这出戏的并非是正准备入侵吐火罗地区的大月氏人。以大月氏人当时所处的位置来说(张骞出使至大月氏时),这些从河西走廊远道而来的游牧者,应该是可以从粟特地区渡过阿姆河,并在占领马雷、捷詹河两块绿洲后,渗透伊朗高原以及这条结合部的。

大月氏人之所以没有西进伊朗高原,是因为在他们之前,已经有游牧民族捷足先登,控制了伊朗高原北部,并正好在大月氏人南下粟特前一点强势崛起,赶走了整个伊朗高原上的希腊人。这个属于伊朗历史的古典王朝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由斯基泰系游牧部落建立的“帕提亚王朝”(伊朗高原东北部的地缘标签也因此被命名为“帕提亚”。中国史书称之为“安息”)。

面对一个同样也拥有游牧基因,且刚刚成为伊朗高原之主的强大王朝,大月氏人并没有必要一定要去硬碰硬。因此大月氏人的经营重心,只能是吐火罗地区了。而马雷——赫拉特——锡斯坦这条中间地带,就是双方势力范围的结合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条结合部中的各个点,可能会归属于任何一方。只不过,帕提亚人和大月氏人并非是这个结合部的唯一争夺者。在他们对面博弈之前,还有一支游牧民族曾经顺着这个结合部向南渗透,并试图在夹缝中求生存过。这个民族就是曾经在伊犁河谷建国的“塞人”。

当帕提亚人成为伊朗高原的主人,大月氏人又南下吐火罗盆地后,悲剧的塞人残部所能选择的,就是沿着这个结合部向南迁移。然而,试图在赫拉特立足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一带离帕提亚人和大月氏人太近了。双方都有可能顺着赫里河而上,抢夺这个战略要点。有鉴于此,真正有可能让塞人远离事端,夹缝中求生的就只有锡斯坦地区了。

面对安息王朝的阻击,大月氏人试图从结合部南下,进入兴都库什山脉分水线以南地区固然是十分困难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塞人就获得了一片安身立命之地,原因在于强大的安息王朝并不会放弃东方。尽管帕提亚人崛起之地在伊朗高原的东北部,地缘博弈重心又在于地中海沿岸板块(这甚至影响了,他们争夺中亚农业区积极性),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安息王朝会放弃锡斯坦。因为对于伊朗高原的统治者来说,控制锡斯坦的同时,也开启了另一条同样具有诱惑力的征程,那就是征服“印度河平原”。

就东亚以外的亚洲世界来说,有两个“两河平原”的文明是世所公认的。一个就是新月沃地中,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所组成的中东“两河平原”,这也是通常意义上所认知的两河平原;另一个,则是南亚次大陆北部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了。以伊朗高原的位置来说,优先渗透与之相邻的中东两河平原是很自然的事。至于入侵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的统治者也同样抱有兴趣。只不过,要做到这点,仅仅控制米底、波斯、帕提亚三个伊朗高原核心区是不够的,他们必须向东跨越整个伊朗高原东部,才能俯视南亚次大陆最西端的印度河平原。

希望做到这点帝国的缔造者,并不一定要征服整个兴都库什山脉。他们只要在兴都库什山脉分水线以南,也就是赫尔曼德河流域所处的地区占优优势,就有机会打通一条战略通道了。而加恩——萨哈德山脉以东,去除掉兴都库什山脉的山地,其实就是伊朗高原东部地区,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东伊朗高原”。而赫尔曼德河流域的终点,现在被我们称之为“锡斯坦”的赫尔曼德湖地区,就是自西向东,征服东伊朗高原的桥头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