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积最大沙漠 [转载]《地缘看中国》之历史篇第五目《西汉》 &n(3)
对于中亚的湖区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排出多余的盐类矿物质。与那些能够外流入大海的河流不同,这些内流河流经年累月由山地带出的矿物盐,只能沉淀在下游低地。这也使得大中亚地区的湖泊,往往都是咸水湖。不过,赫尔曼德湖是个例外,它是一个淡水湖。这也使得整个湖区不仅能够成为水草丰美之地,更有机会成为灌溉农业的兴盛之地(交给中国人来管理的话,很快就会围湖排水,造出大片耕地来)。
每一个成功者的对面,都有可能有个倒霉蛋。对于赫尔曼德湖区来说,保持水质、土地不盐碱化,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作为赫尔曼德河流域的终端,它应该会沉积下很多盐份的。而这一切之所以成为现实,是因为赫尔曼德湖并不完全是兴都库什山(西南部)之水最终的归宿地,在它的南面还有一片地势更低的洼地,帮助它来储存盐份。这片洼地就叫作“济里盐泽”。
附:中亚——南亚地缘关系图
我们可以在《中亚——南亚地缘关系图》上清楚的看到“赫尔曼德河下游盆地”,在西、南部靠近山地处,有两片蓄水的湖泽之地。一片在北部,大部分被划入了伊朗境内。这片湖泽就是“赫尔曼德湖”。实际上,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候,赫尔曼德湖是被分割成三块的。最大的一块,也是湖区的主体就是狭义的赫尔曼德湖现在伊朗境内。而其东、北部还有两个平时不相连的,面积较小的湖泊在阿富汗境内,分别是萨巴里湖、普扎克湖。每当春季洪水泛滥时,这三个湖泊就会合为一体,并共同向湖泊的西南方向扩张,输送水土资源。这也使得得到赫尔曼德湖区西部的伊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或者说伊朗得到了赫尔曼德河下游最适合开耕的土地(尽管阿富汗貌似得到了绝大部分的盆地)。
每年春季的这一次洪水,不仅扩张了赫尔曼德湖的湖水面积,让湖区的土地更加肥沃。更让湖区的土地洗了个澡,得以冲刷掉一年当中累积的盐份。而这些盐份最终的归宿,就是赫尔曼德湖南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处的“济里盐泽”了。事实上,济里盐泽才是整个赫尔曼德河下流盆地的最低点。在它与赫尔曼德湖之间有一条水道相连(叫作“沙拉格河”)。每当赫尔曼德河水位上涨、连成一片时,多余的湖水便会顺着沙拉格河南下,注入地势更低的济里盐泽。这实际上也使得赫尔曼德河本身成为了一个中继湖而不是终端。河水周期性的冲刷,保证了湖水及周边湿地不至于盐碱化。至于阿富汗得到的那片洼地就没那么幸运了。否则也不会成为“盐泽”。
类似的情况其实在中亚其它地区也出现过。我们之前说过,巴尔喀什湖其实是分为两部分,中间由一根狭窄水道相连的。只不过两湖相距很近,通常被视为一个蓄水区罢了。由于西区是由水量巨大的伊犁河所供给,并且相对更浅。因此就巴尔喀什湖东、西两区的河水流向来说,也是至西向东的。换句话说,西区所存的是“活水”,东区才是那个倒霉的终端。也正因为如此,巴尔喀什湖才会形成“西淡东咸”的奇特现象。
现在大家应该已经很清楚,所谓锡斯坦或者说“德安吉安纳”地区的地缘重心在哪了。简单点说,就是伊朗占据的那块土地。就当时两国划界的情况来看,得到赫尔曼德河河口以西部分的伊朗,貌似占了很大便宜。因为大部分可供可耕的湿地都是伊朗一侧(1872年英国人主持的划界)。问题是,真正为这片湖泽之地供水的赫尔曼德河(包括其它注入湖区的河流),却是在阿富汗手中的。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阿富汗战乱结束(悲剧的是,都持续100多年了),准备开发赫尔曼德河下游盆地的话,伊朗得到的那片天然农业区,能不能保证供水就是个大问题了。事实上,即使阿富汗人没有什么动作,伊朗人也还没有能够充分开发锡斯坦地区的农业潜力。因为早在14世纪,这一地区原来成熟的灌溉体系就被破坏,转而成为一片游牧经济为主的土地了。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