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中国面积最大沙漠 [转载]《地缘看中国》之历史篇第五目《西汉》 &n(2)

2018-01-21 04: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如果赫里河和穆尔加布河,最后不是在受阻于伊朗高原后,转而注入图兰低地形成捷詹河、马雷绿洲的话,它们应该有机会在两大高地的结合部,冲积出更大规模的绿洲来的。问题是,它们最终还是北流,成为阿姆河理论上的中游支流了。赫里河、穆尔加布河下游在为波斯高原与粟特地区之间,构筑两个中继站的同时,也将兴都库什山脉分水线以北山地,所收集的大部分淡水,送给了卡拉库姆沙漠。至于赫里河以南的两大高地结合部,就只能依靠一些规模较小的河流来滋养了。

由于没有大型河流的补给,整个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结合处的中北部,并没有值得关注的绿洲。在那些小规模的河流,最终只能在今天的伊、阿边境处的低地中,蓄积出一系列的咸水湖(如最北部,被两国一分为二的“纳马克扎尔湖”)。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亚洲中部,如果没有大量的高山淡水补给,这几乎是每一条河流归宿地的命运。能够利用这些干旱土地的,只有那些将这里作为冬牧场的游牧部落。对于希望找到绿洲的波斯人和马其顿人来说,离开赫里河谷南下的这段日子里,应该会比较失望。不过,兴都库什山脉很快就会给他们一个惊喜了。因为一片纵深开阔,且有充分淡水补给的湖泽之地,即将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尽管我们把兴都库什山脉北麓的河流,都归为阿姆河流域。但前面我们也说了,由于面向极端干旱的图兰低地,在卡拉库姆沙漠的侵袭之下,自昆都士河以西,就再无河流能够真正注入阿姆河了。相比之下,兴都库什山脉分水线以南的河流,所面临的环境就要好一些了。尽管低地上的降水依然稀少,荒漠化严重。但最起码,这些被山地分割的荒漠,体量都没有卡拉库姆沙漠那么大。南线大部分山地,还有机会把自己所收集到的雨水汇集到一起的。而这些雨水的主要去处,就是兴都库什山脉与伊朗高原接合部的南部地区。在波斯——马其顿时期,它被称之为“德兰吉安纳”。不过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锡斯坦”地区。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解释一下伊朗高原地理范围的认定。如果我们把兴都库什山脉也视为伊朗高原的一部分,就会发现西起亚美尼亚高原,东至帕米尔高原的这片高原,中间有一道明显的山脉将之分为东西两块。这条山脉北部被称为“加恩山脉”,南部则叫作“萨哈德高原”。之间我们所认定的伊朗高原三大核心板块:米底、波斯、帕提亚,基本都在这条地理分割线的西部。整个加恩——萨哈德山脉及其以西的伊朗高原,几乎就是现在伊朗领土的全部,我们也可以将这一部分伊朗高原,称之为狭义的伊朗高原。

现在的问题是,兴都库什山脉一般并不会被认定为伊朗高原的一部分,而是单独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存在。至于兴都库什山脉山脉以西、以南部分,也会被算作伊朗高原的一部分了。也就是说,我们之前认定的,兴都库什山脉与伊朗高原之间的结合部,其实更应该被认定为是加恩——萨哈德山脉与兴都库什山脉的结合部。不过怎么认定,应该是地理学家头疼的事,人地缘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主要关心的是,这些地区适合什么样的“人”生存,这些人又应该与地理相邻的哪些板块地缘关系更近。事实就是,从地缘结构的角度来说,加恩——萨哈德以东地区,并非波斯文明的核心覆盖区(只能算是势力范围的延伸)。

从地缘关系来看,加恩——萨哈德山脉以东,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低地,应该与兴都库什山脉地缘关系更近。因为为这片低地提供淡水补给的河流,基本都是源自东侧,面向西风带的兴都库什山脉。这一点,尤其是锡斯坦地区表现的更明显。我们在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从兴都库什山脉中、南部,由东向西汇集了多条河流,注入这片开阔的低地。这些河流当中最大的一条,叫作“赫尔曼德河”。而在加恩山脉、萨哈德高原结合部处汇集而成的湖泽,也被称之为“赫尔曼德河”。因此我们也可以为这片山地包夹的结合部,命名为“赫尔曼德河下游盆地”。不过,尽管那兴都库什山脉,已经竭尽所能为“赫尔曼德河下游盆地”供给淡水了。但这片低的的纵深实在过大,这些高山来水并不足以滋润盆地腹地的每一寸土地。最终能够成就大规模绿洲的,只有赫尔曼德湖一带。不过在干旱的亚洲中部,这种体量的绿洲,已经足以让人给予足够的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