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表 康熙《皇舆全览图》与西方对中国历史疆域认知的成见(4)
图3 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今中国地图(24)
原图上赤道的纬度为0度,与今日相符,故不用计算;前述0度经线为1 16°23′27〃,原图绘制的经纬网范围在东经31°至西经51°,北纬18°至北纬55°之间,折算成今日的表示方法,其范围是北纬18°~55°,东经65°23′27〃~147°23′27〃。第一排第一号为库页岛,其经纬度分别为北纬50°~55°,经度为143°~147°。(25)五排七号为最西,但实画到西45°,即72°23′27〃。其中第一、第二排的地名全用满文标注,第三排始有少量的汉字,第四、五、六排部分用满文,部分用汉字,第七、八排仅为汉字标注(如图3)。除了西北大部、北部部分及贵州、广西等地小部分地区留为空白外,康熙《皇舆全览图》覆盖了今日中国大陆的其他地区和台湾的西部地区,且在东北和西南超出今日的范围。经计算,得出当时用汉字标识的陆地面积约为292万平方公里,用满文标识的陆地面积约为587万平方公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数字受当时测绘范围、测量精度以及笔者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等的影响,只是一个粗略值。
其中汉字标注的范围,北面以东起山海关,西迄嘉峪关的长城为界,最南至海南岛,最东到台湾,西面从嘉峪关往东,沿着祁连山北麓,到今武威市,折向西南到西宁,之后改向东南,经过青海、甘肃、四川等省,进入云南省之后,先往南,再折向西、西北,在宁蒗彝族自治县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间呈“U”形弯曲,往西至福贡,沿着怒江往南到泸水,西南至潞西,再东南到勐腊县,与今日云南省界差不多。在该图上叠加中国1∶100万地形图之后,可以发现,祁连山以南的这条西部界线,除了四川盆地以西地区略往西之外,康熙《皇舆全览图》上汉字标注的界线大体上沿着青藏高原的东缘地带延展。满文标注的地区包括长城以北的整个内蒙古地区和东北三省,大部分青海省、部分西藏和新疆,境外区域包括朝鲜半岛、外蒙古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和印度的一部分。
图上汉字标注的范围主要是清朝(1644-1911)的前一个朝代明朝(1368-1644)直接管辖的十五省,即北直隶、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当笔者把这个汉字标注的范围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中的《舆地总图》进行比较时,会发现这个范围在北部与西部皆较《舆地总图》要小。在《舆地总图》上,不画长城,东面及东南以海为界,与《皇舆全览图》同。其余北、西及西南皆不画界,但是在《舆地总图》序中指出“大明舆地,东起朝鲜,西至嘉峪关,南滨海,北连沙漠,道路纡萦,各万余里。”如图4所示。图中显示,东北包括女直(真)、兀良哈,北边和西北为一条自东向西延展的沙漠地带,在《皇舆全览图》上,汉字标注区域的黄河只到今贵德一带,但是《广舆图》上的黄河一直画到河源地的星宿海,接近今日的河源地;在西南地区,《皇舆全览图》的汉字区域只到怒江,而《广舆图》的范围到怒江以西的大金沙江一线,南部标出了“安南”“老挝”“缅甸”等地。(26)
在对全国进行测绘前,康熙皇帝先让耶稣会士对局部地区进行了一些测绘,1700年对北京进行测绘,1707年对长城进行测绘,这两次测量结果皆得到康熙的认可之后,全国的测绘才得以展开,耶稣会士从满族起源地所在的奉天(今沈阳)、热河以及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周围地区开始测绘。然后按照自北而南,自东向西的顺序进行测绘,利用天文观察和三角测量法确定了641个点的经纬度,杜赫德书第四卷末详细列出了各个省下这些点所在府州县名称及其经纬度数。(27)
图4 《广舆图》图集中的《舆地总图》
能过上体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