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表 康熙《皇舆全览图》与西方对中国历史疆域认知的成见(10)

2018-02-25 12: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图10 《皇朝舆地全图》(63)

康熙《皇舆全览图》产生于一个欧亚国家开始通过战争、谈判确定国家界线的时代,当时欧洲先进的测绘手段为在地图上落实国家界线提供了技术支撑。清朝与俄罗斯为加强边界地带部落民族的管理,实行了划清界限的政策。在与俄罗斯谈判过程中,清政府发现了中国原有地理知识的贫乏和落后,加上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的热爱、法国渴望了解中国的需求,借助希望通过完成皇帝任务达到在中国传教目的的传教士之手,最终促成了康熙《皇舆全览图》的诞生,这是一次中法双方为着不同的目的,在三百年前成功完成的一次国际合作。其成果仍然是经传教士之手,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则属于国家秘密,只有少数高级官员才有机会利用该图。

伴随着欧洲版康熙《皇舆全览图》在欧洲的流传,康熙皇帝则是在统治末年因礼仪之争开始在国内禁教,这个政策被其继承人雍正帝严格执行,此后,一直到鸦片战争时期,西方通过坚船利炮再次打开传教之门。由于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传教士进行,在清初顺畅的交流戛然而止。然而,此后,雍正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乾隆继续自康熙开始的对西北准噶尔的征服,最终奠定了清朝的版图,这时的疆域与康熙时期相比,已发生了变化。在康熙时期绘制的地图上留为空白的地方,在乾隆时期绘制的地图上已被山脉、河流和地名所充实,这些地图信息由于缺乏交流的渠道,客观上造成西方对清朝版图的认识长期定格在康熙时期。对清朝已经扩展的版图茫然无知的除了西方的民众外,还有大清的普通百姓。只有清朝的上层统治人物,对清朝疆域的变迁最清楚,尽管他们一入主中国,立即从祭祀明代帝王、改称东北边界的民族为中国人,改汉人的中国为中国等,向普通民众宣称清朝统治的合法性,但在清朝初期,出于政权不稳的考虑,不让汉人插手长城以外地区的事务,在全国实行严格的文字审查制度。此后随着乾隆皇帝的去世,这个政策发生了变化,边疆事务再次成为普通民众讨论的问题,而此时,人们也普遍认可这个扩大了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除了被迫割让的土地外,中华民国继承了清朝时期的版图,外蒙古独立之后,除了局部的调整,形成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不仅如此,在清朝入关前后,西方已经形成了以长城作为“中国”边界的绘图习惯,但是此时长城的位置仍显模糊,康熙《皇舆全览图》首次对长城进行全面、精确的测量,加上康熙让传教士分别用满、汉文字标注长城南北的地区,实是以科技的手段更加强化了西方制图人员对长城作为“中国”边界的意识,之后随着康熙《皇舆全览图》在欧洲的广泛传播,这种认识因为该图的科学性而更加巩固。而中西方交流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断,使得这种认识更是根深蒂固,以至于中华民国于1911年成立取代清朝,并继承了清朝的版图时,仍有人认为长城以外非中国所属。(64)

总之,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在中法两个热爱科学的君王的支持下,主要经法国传教士之手,绘制的一幅世界上范围最大、引领当时绘图技术的实测地图,但是这个成果并没有为中国民间所用,却在西欧广泛传播。受康熙末年礼仪之争导致的与西方文化交流中断的影响,西欧绘图人员难以获得康熙之后清朝疆域变迁的情况,使得西欧对清朝版图的认识长期定格在这一时期。当我们在为康熙《皇舆全览图》所利用的先进技术而自豪的时候,其文化影响的负面意义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其后的原因则值得我们深思。

致谢:本文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得到以下学者的帮助,他们是剑桥大学Christopher Cullen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汪前进教授、鲁汶大学Mario Cams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郭永钦博士和刘俊秀硕士,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