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 [转载]中国通史(98)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7)

2018-01-04 15: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汤显祖的弃官,在当时曾引起一些反响。据说曾有抚按官员复荐他而起用,但汤显祖均拒不赴任,他已决心不再与官场的恶势力同伍。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外察,主事者借机削夺了他的官籍。汤显祖对此不以为然,他早已有所思想准备。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使他重新激起了创作的热情,已不在乎什么地位与官籍。

恶势力的迫害使汤显祖从此完全脱离了官场,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在中国戏坛上造就一个旷世天才。他以一介文人回到家乡,在那里生活了十八年,创作了十八年。

《临川四梦》万历二十六年(1598)七月,汤显祖移家沙井新居,即以玉茗堂、清远楼为主体的新宅,从此书斋玉茗堂便作为汤显祖的创作地而名传千古。当年秋天,汤显祖创作完成了《还魂记》即《牡丹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十八《汤显祖传》。亭》。他在此传奇剧本的《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人耶?..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①《明史》卷二三○《汤显祖传》。

② 汤显祖:《汤显祖集》卷四三《论辅臣科臣疏》。

所必有邪?”①将自己的情寄于梦的理想之中,这就是汤显祖作品的主旨,也正如他自己所说:“二十年来才一梦,牡丹相向后堂中。”近世史家侯外庐对汤显祖的这一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他的剧作不但和当时的正统观念相对立,而且向往于对封建制社会的历史的矛盾予以加剧并寻求解答。”②汤显祖对于社会问题是极用心的探讨的,所以才会那么认真,那么执著。他在给宜伶罗章二的信中写道:《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同了。往人家搬演,俱宜守分,莫因人家爱我的戏,便过求他酒食钱物。如今世事总难认真,而况戏乎!若认真,并酒食钱物也不可久。我平生只为认真,所以作官作家都不起耳。③“平生只为认真,所以作官作家都不起耳。”这句话说出了汤显祖的处世准则。这样认真的为人处世,不仅使汤显祖处处碰壁,而且长期生活于窘迫之中。但这也正是他的价值所在,不去应合潮流,将自己的情寄于戏剧的梦境之中,去批判现实。汤显祖便是以这样的创作精神写成了一出出令人惊叹的戏剧作品,而且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时人记述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奈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乃才情自足不朽也。”①在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中,对于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成为他创作的主导思想。在《牡丹亭》中,他将这种思想寄托在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身上。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正是这种敢于反礼教的爱情故事,才打动了观众,使汤显祖的《牡丹亭》成为“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西厢》交胜”的划时代之作,成为家传户诵深受欢迎的舞台主流。②乃至名伶商小玲扮演杜丽娘,唱至《寻梦》一段时,哀痛过度,竟死在舞台之上。这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不仅感染了观众,也感染了汤显祖自己,使他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新的戏剧创作中去。

汤显祖的家居创作生活,并不顺利。就在他迁居新宅的第二个月里,八岁的爱子西儿病殇。两年后,长子士蘧客死南京,与此同时,又因大计被削官籍。家庭生活与仕途的接连打击,使隐而自清的汤显祖不得不去找寻一种精神的慰藉。他虽然以“清远道人”自号,却开始信奉佛教。在与当时高僧达观的交往中,他开始逐渐加深了对于佛教的理解。晚明时知识分子面对着国家政治前途的失望,往往想通过佛、老去找寻超脱。但是这只能作为一种自我安慰,却无法改变现实。汤显祖在这矛盾的选择中,最终还是拿起笔,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去批判现实,去寻求真情。他几乎是在这种家事、政事的纷扰的同时又创作了另两部传奇剧本《南柯梦》(亦作《南柯记》)和《邯郸梦》(亦作《邯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