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 [转载]中国通史(98)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29)

2018-01-04 15: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① 据温肇桐:《明代四大画家·文徵明·文徵明先生年表》,香港幸福出版社1960 年版,第20、34 页。②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三《文先生传》。

③ 文嘉:《先君行略》,见文徵明:《文徵明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第1619 页。①黄佐:《泰泉集》卷五四《将仕佐郎翰林院待诏衡山文公墓志》。

② 文嘉:《先君行略》,见文徵明:《文徵明集·附录》,第1620 页。③ 《明史》卷二八七《文徵明传》。

① 文徵明:《文徵明集》卷三《同履仁濯足剑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第37页。正德九年(1514),宁王朱宸濠倾慕文徵明的才艺,遣人送厚礼邀他去南昌。当时吴中一些文士,如唐寅等,禁不住宁王的盛情,纷纷应聘前往南昌,而文徵明却认为宁王如此广纳人才,必定不甘“久安藩服”②,居心叵测,因而他托病谢绝。许多人觉得文徵明未免过分敏感,不以为然。数年后,宁王果然叛乱,大家才信服文徵明具有远见卓识。

文徵明五十四岁时,由苏州巡抚李克成推荐,以贡生资格到北京吏部,授为翰林院待诏,参修《武宗实录》。在翰林院中,文徵明结识了杨慎、黄佐、林俊等一些饱学之士,他们谈论学问,相得甚欢,结为“莫逆”之友。文徵明以知识渊博而受到人们的敬重,“一时诸名士觌德相先”,以致“户外屦常满”③。

“月转苍龙阙角西,建章云敛玉绳低。碧箫双引鸾声细,彩扇平分雉尾齐。老幸缀行班石陛,谬惭通籍预金闺。日高归院词头下,满袖天香拆紫泥。”①文徵明在京中这文人荟萃、五方杂处之地,见识得以增长,胸襟得以开拓。然而却好景不长,次年,他的友人杨慎等因“大礼议”事件而被世宗放逐。京中奸佞当道,群小弹冠相庆。文徵明因为不是进士出身,遭到一些年轻进士的讥讽,被人视为画匠。《实录》修完后,他又不愿巴结权贵,得不到升迁。少傅张璁是文徵明之父在温州选拔的文士,他千方百计想拉拢文徵明,但性格耿介的文徵明却不甘与权贵同流合污,避之唯恐不及。兵部尚书杨一清是文徵明之父的同年进士,文徵明并不因此去谋求升迁,反而指责杨一清的虚伪。

“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②官场的尔虞我诈,时时使文徵明产生误落尘网之感,他思念家乡,怀念昔日自由的生活,决计请求南归,终于在五十七岁时得以如愿,从此开始过着诗画自娱、绝意仕进的生活。

回到江南后,文徵明筑“玉磬山房”于长洲,栽梧桐于庭院内,整日恣肆啸咏,放情丹青,自由自在,了无遗憾。慕名登门求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他萧闲吐纳,随时应答,文思敏捷,技法娴熟,应付裕如。

受沈周影响,文徵明认为诗文书画是寄托精神的墨戏,可以表现自己的情操与个性,是高雅的文化活动;“文人画”与画匠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后者只是机械的谋生之作。他对于藩王、权贵、外国使者的求字求画,都婉言拒绝,认为这三种人不懂诗文书画的高雅情趣,为他们作画,会有失“文人”身份,而容易被人视为“画匠”。一些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得不到文徵明的作品,只好遥致敬礼,引以为憾。①“苍山叠叠水斜斜,杨柳阴阴拂岸长。蜗名蝇利竟何益,争似青山卧白云。”②文徵明北京归来,更加酷爱家乡如画的山水,寒山寺的晨钟暮鼓,天平山的参天怪石,虎丘的古塔,灵岩的旧宫,太湖的风帆,运河的长桥,无②文嘉:《先君行略》,见文徵明:《文徵明集·附录》,第1620 页。③黄佐:《将仕佐郎翰林院待诏衡山文公墓志》,见文徵明:《文徵明集·附录》,第1631 页。①文徵明:《文徵明集》卷十一《奉天殿早朝二首》之二,第291 页② 文徵明:《文徵明集》卷十一《内直有感》,第29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