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 [转载]中国通史(98)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22)

2018-01-04 15: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万历二十二年(1594)起,董其昌任皇太子朱常洛的讲官,他尽量以“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去启发这位失宠的太子,结果受到皇妃郑贵妃的嫉恨,终①据汪砢玉:《珊瑚网·名画题跋》卷一《王维江山雪霁图》;董其昌:《容台集》。于“坐失执政意”①,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被排挤出京,调任湖广副使。董其昌深感宫中是非莫测,他索性告病不赴,请假养病松江。以后竟在松江一住就是六年。

由于身份的改变,那些家乡的胥吏再也不敢欺侮董其昌,而地方官吏与士绅则联袂登门拜访,前来巴结董其昌这位京官。他虽说不上踌躇满志,但既有官僚的身份,又有山林的逸致,环境清闲而舒适,这对书画创作自然是十分有利的。

董其昌常常和友人陈继儒泛舟春申之浦(即黄浦江),壶觞对引,吟咏诗章,“随风东西”②,时或即景乘兴,泼墨涂数幅山水;时或观赏名人法帖,题几行跋语,悠哉游哉,自得其乐。他还去宜兴、南京、无锡、苏州、扬州、嘉兴、杭州,徜徉于锦绣河山之中。太湖包孕吴越的气势,西湖晴雨奇好的秀色,枫泾渔舟隐入芦荻的逸趣,灵岩古刹晨钟暮鼓的幽情,无不使他陶醉、恋眷,启发着他的创作热情。

太湖和长江三角洲,不仅风光如画,而且含英蕴秀,文化素称发达,有许多书画收藏家和文物商人。董其昌除游山玩水外,还访问友人,品评字画,鉴赏真伪。秀水汪氏“韵石斋”琳琅满目的图籍法帖,檇李“天籁阁”驰名遐迩的珍秘妙绘;苏州王氏私蓄黄公望岚气清润的山水长卷,扬州吴氏庋藏赵孟疃俗烊鞯谋啬#际顾托脑媚浚⑼婺焉帷

在松江城内,董其昌筑“来仲楼”、“宝鼎斋”、“戏鸿堂”、“画禅室”、“香光室”等,牙签玉轴,左图右史,置身其中,著书立说,漫论古今书画艺术。他不遗余力地搜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赵佶、米芾诸名家法书,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刊刻《戏鸿堂法帖》行世。

“风吹明月堕鱼梁,读罢残书依绿杨。湖上藕花楼上月,踏歌惊起睡鸳鸯。”①董其昌此时正值四十余岁的盛年,广闻博识,采集众长,悠居林泉,心闲手熟,创作了《浮岚暖翠图》、《神楼图》、《枫泾仿古图》、《鹤林春社图》、《西湖八景图》、《溪回路转图》等描绘江南风光的著名山水画,不仅用笔爽利遒劲,而且含蓄灵秀,墨色苍润,把江南烟云流动、送翠接黛的景色,传神地反映出来,令人如临其境,美不胜收。

正当董其昌在江南游目骋怀、放情山水时,朝廷派他为湖广提学副使。

万历三十三年(1605)春,董其昌从松江溯长江赴武昌上任,后来又因公务,赴衡州(今湖南衡阳)、荆州、蕲州(今湖北蕲春)等地视察学政。他再游潇湘,注意那时晴忽雨的泽国变幻,顿觉妙趣横生,时时展观随身携带董源、米芾、郭熙等人的作品,对景领略古人作画的意境,悟出诸如米氏山水墨沉淋漓、郭熙画石如云的奥秘,情不自禁地在舟中濡墨挥毫,去表现水乡那时而丽日多娇,时而浓云密布的怪奇景色,技艺愈为奇巧多变,深得超凡脱俗之趣。不过,对于纷纭变化的政局,董其昌却不那么留意,在学使任上因不愿俯仰顺时,而受到地方权势的反对。次年秋,数百名应试的生徒在乡绅的怂恿下,哄逐董其昌,并捣坏官署。他立刻拜疏求去,解绶返里,依然在松江过着悠游林泉、萧闲疏旷的士大夫生活,日夕以书画诗文为乐。

董其昌的诗以清丽自然、朴实明快著称,大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寻幽探胜① 《明史》卷二八八《董其昌传》。

② 陈焯:《湘管斋寓赏编》卷六《董思白山水卷》跋语。

① 董其昌:《烟雨楼诗》,万历《秀水县志》卷八《艺文》。

之趣,流露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和向往林泉的志向,与他的品行相一致。这些诗虽率尔而成、传情而发,却词工、韵险,直抒己意,隽永、婉约,耐人寻味。他的散文也平淡而潇洒,温厚而精灵,徐弘祖等人曾不远数百里来请他为先人写碑铭。董其昌最擅长题跋,有时洋洋洒洒,风流蕴藉,恰到好处;有时三言五语,亦妙趣横生,如画龙点睛,耐人寻味。他精于鉴赏,判断虽出人意表,却每每有据。同时,他的行楷书天真烂漫,又结构森然,得赵孟钪愣テ涿模嫠斩轮斩テ溽睢R虼耍洳摹捌ル梗苏χ①,“名闻外国”②。他的作品,往往是诗、书、画相得益彰。继“吴门派”之后,董其昌被誉为“松江派”的泰斗,而树帜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