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 [转载]中国通史(98)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6)

2018-01-04 15: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满怀激情的冯梦龙,见时事不可为,积郁成疾,约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含恨而逝,享年约七十三岁。

冯梦龙一生,以其多产的文学创作实践,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影响波及海外。他的《三言》传到日本,对扶桑的通俗文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以致日本文学家仿其书体,撰成日本的“三言”,即《小说精言》、《小说奇言》、《小说粹言》;“三言”中部分篇章还被人辑入《今古奇观》,跨洋渡海,成为中国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的小说集而风行文坛。①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二○《冯二丈犹龙七十寿诗》,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第713 页。③冯梦龙:《寿宁待志》卷下《官司》,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第88 页。④ 清道光《苏州府志》卷八一。

第四十章汤显祖徐渭

第一节汤显祖从官场到戏剧舞台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茧翁等。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五岁时开始读书,十二三岁时便通习古文诗词,十四岁考中秀才,以善属文闻名乡里。隆庆四年(1570)庚午乡试,年仅二十一岁中举人,从此更以少年有才名播于海内。

万历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为了让自己儿子中第,网罗海内名士与其子同习科考。他早闻汤显祖之名,命其子延请,但却遭到谢绝。汤显祖不肯攀附权势的清傲性格,在年轻时代已得到充分体现,这也决定了他一生孤傲清贫的必然命运。

拒绝张居正的招揽,使汤显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接连两试不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张居正死后的癸未科,才得中进士。这时汤显祖已过而立之年。与他同科进士的两个内阁大学士之子慕名应许他同选翰林庶吉士,他再次拒绝与权贵同伍,自请前往南京任官太常寺博士,几年后就迁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

在南京任上清闲随意的生活,给汤显祖在文学创作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自请南博士,览胜寄毫末。”①据说,汤显祖经常看戏。他在南京时开始了戏剧创作的尝试。从戏剧创作的发展来看,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一时间辞调骈丽的作品风靡整个戏曲舞台。社会经济的繁荣又给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机会。“金阊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②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汤显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他的早期作品传奇《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这种寄情诗酒戏剧的清闲的官场生活,却未曾改变汤显祖那种清傲率直的性格,本已与世无争的他面对那腐败的政治时,士大夫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又使他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成为了一位锋芒毕露的斗士。

万历十八年(1590)三月初四夜初更时分,代州发生陨星坠落。据记,声如雨,光如烛,天鸣如鼓雷。三月初九,又有大星自东南带火流于西北方向。这种在当时被视作“星变”的灾异事件,需要按照传统的习惯修省时,明神宗却将一切责任都推向了言官们,“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③。对于当政者的这种专横,汤显祖无比气愤,他上疏仗义执言,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失政,其大略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①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十八《汤显祖传》。

②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③ 《明史》卷二三○《汤显祖传》。

已富贵矣。..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失今不治,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①在这篇《论辅臣科臣疏》中,汤显祖除了批评辅臣失政、信私人、塞言路外,还对那些在当时弊政和辅臣们包庇下的贪官污吏,一一列举给予了痛斥和揭露。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沿途“辄受大小官吏公私之金无算”。不仅取之于所过州县,而且未经过郡县,“亦风厉而取之”,“所住驿递及所用给散粮庶官,亦戏笑而取之”。有吏员检其归装,其中金花彩币等约可八千余金,折乾等礼约可六千余金,古玩器直可二千余金,而所从千人,赏犒无节,“所过鸡犬一空”。②汤显祖对于当政的这种腐败,他不仅了解得十分清楚,而且一针见血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当政者失政,也包括皇帝应负的责任,必然就引起神宗的恼怒,因此被贬职为徐闻典史。他从此到僻于雷州半岛的徐闻,并在那里生活了三年。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依制迁浙江遂昌县令。从徐闻到遂昌,从典史到县令,都是临民的地方官,他必须开始适应一种地方官员的生活,“令遂昌,哺乳其民,日进儒生讲贯古义。性简易,不能睨长吏颜色。”虽然他成为亲职于民的父母官,却仍然没有改变正直清傲的性格,尽管能够适应那种地方官员的政务,却无法去适应那种官场的丑恶,因此他开始对官场的生活感到了厌烦。万历二十六年(1598),趁任满赴京的机会,告部投劾,弃官而归。三月,回到了家乡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