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原文_垓下之战最后围住项羽_垓下之战评价(98)
第二天,参谋长对陶勇下达命令了,要一师把阵地让给八师。陶勇听了若是不懵就不是陶勇了。据陈士榘自己说,他与陶勇也是第一次见面,陶勇是四方面军出身,两人都是闻其名而已。但陈士榘与一师政委王集成却是老相识,长征时期都在红一军团,王当时任任六团政委,陈则在军团部,当年就是无话不说的老朋友了。王集成把陈士榘拉在一边说:“这样可是要伤陶勇的情绪的。”但陈士榘不为所动。在他想来,枣庄西南方向一师数度突击没有成功,可见这里难度太大,八师只来了4个营,主攻还是交给一师,但一定要换个方向。陈士榘说:“原来主攻方向放在南面,现在改在北面,仍由一师担任……陶勇同志开始有些想不通,但经我说明道理,还是同意了这个方案,服从我的指挥。”
从结果来看,陈士榘此举可说得上“英明”。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网
第二十五章三打枣庄(二)
自抗战胜利后,攻打枣庄这是第三回了。也许也是巧合,要拿枣庄开涮,总是新四军一马当先,新四军弟兄从大江南北入鲁,多少有点水土不服,勇则勇矣,但总是有磕磕碰碰,第一次攻打是七师,留了个尾巴;第三次攻打是一师,一师一出手就碰一钉子。
一师气盛啊,一师气盛是有缘由的。首先一师出自“名门”。新四军一师有3个旅,而只有三旅是老师长粟裕亲自带出来部队。一旅为叶飞部,所部南下苏浙后,发展成一纵,一度要远走高飞,还是情况有变才留在了山东;二旅为王必成部,所部和原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合并,组成新的十六旅,也算是自立门户;只有三旅陶勇部继续高擎一师战旗。其二,自内战爆发以来,一师在苏中战役中,七战七捷,不似六师王必成部有涟水之挫。北上后,一师士气正旺,鲁南战役的第一阶段也是大获全胜。左路纵队,一个师加一个纵队共有15个团,一纵7个团,一师8个团。可见此役,陶勇一师是编制最完整,兵员最充实的部队,正是有这样的实力,陶勇才能说,打整编第五十一师我一师包打了。
说来峄城和枣庄的兵力相差不多,枣庄敌军的建制完整一些,但装备比二十六师差远了,坦克一辆没有,据有关史料记载,还多是汉阳造、中正式、三八枪;要说有美国货,那就是有12门榴弹炮。史料上还记述,该师新兵还为数不少。这支东北军抗日战争时期进入山东,和八路军鲁南部队早就是不打不相识,被八师称为手下败将。这次攻打峄城,峄城也有东北军一个整团,也就是小半夜解决问题。陶师打得如此吃力,这让八师好生费解。整编五十一师编有两个旅,即一一三旅和一一四旅。五十一师即原五十一军,这个军原本还有一师,不提便罢,说起来许多人也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稍微资深一些军史爱好者都会知道,三十八军一一四师的前身是八路军滨海支队,滨海支队的前身就是东北军第五十一军的一一一师。1942年8月3日,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和万毅率部2000余人起义,走向光明,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支光荣的劲旅。
峄城攻下后,因一师打的不顺手,粟裕亲临枣庄前线,作攻坚部署。陶勇和参谋长梅嘉生则去峄城,向八师讨教有何破城“绝活”,虽然是临时抱佛脚,能在兄弟部队取点经验,总是有聊胜于无。根据实际情况,粟裕对一师的“包打”作了调整,齐村的有一个团敌军,就交给一纵一旅了,你陶勇只要把枣庄“活”做完就成。
这时候想到八师也不独是陈毅,粟裕病倒以前,就和八师打过招呼。这在粟裕*中也有记述。据何以祥回忆,他接到野战军参谋处副处长王德的电话,说粟副司令要跟你通话。
粟裕说:“是何师长吗?部队情况怎么样”
何以祥答道:“连续进行了两次战斗,部队很疲劳,但士气高昂。”
“好!再给你们一个任务,你师以一部兵力协助一师打枣庄。他们在西南角攻城有困难,希望你们去协同他们,力求迅速攻克。”粟裕当即指示何以祥。
我们加紧建设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