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垓下之战原文_垓下之战最后围住项羽_垓下之战评价(55)

2016-12-10 20: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从史料中,我看到有这样记述。渔沟一仗,八师协同二纵出击,交火发生在9月17日。八师在泗城走了麦城,被蛇咬了,走路变得有些走样;而此时七军却非常有底,只要拖住你就行。于是,一开打,不出三个回合,七军就把头缩了回去。从八师能抓到一些俘虏来看,八师也是冲了一下,但又不是大刀阔斧,斩获非常有限。第二天,七军又出动,一交火又回头。前面说过了,七军打守备很有一套,依托村庄民房,掏墙挖枪眼,而我出击部队又以为是预设的工事,未能大胆突击,于是又呈僵持状态。七军作战非常狡猾,你不打,它出来咬你,你想打,它又缩成一团,无从下口。

吃一堑,长一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同志对人民军队成长的总结。渔沟之战,从总体上说,陈毅是布局有误;从具体上说,山野表现平平,八师亦无所作为。二十二军战史对此有过总结,仅从战术上看,八师对野战也是欠火候的。“白天不敢大胆出击,队伍又展不开,放不出去,动作迟缓……这是解放战争的第二次接敌,又考验出我们在新的战争情况下的弱点。”这是作战科魏学诚的记述。当然战术上问题,和泗城失利的阴影是有关。但十八般兵器都能玩得转,那就成神了。还是那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八师攻坚很突出,但大规模野战当时缺乏经验,不够成孰。这些“弱项”,在稍后的南、北罗战斗中还是暴露出来。不过话又要说回来,这是战后对经验教训的检讨,职能部门的话肯定会说得重一些,一成不足说三成,这也是正常的。

18日晚,八师退出渔沟,向淮阴转移。19日黄昏,陈毅突然来到八师,神情严峻,进门就下命令,要八师立刻增援淮阴,部队正要出发,传来王营大桥被毁的消息,陈毅沉思良久,只好作罢。这是当时在场人员的回忆。

对于两淮失守的看法,好像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不过,你可以打开地图丈量一下,淮阴离首府南京不过两百公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仅从上考量,弃守淮阴也是早晚的事。所以粟裕将军说,“这绝对不是我们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大规模歼灭战的开始”。这就是战争成败的辩证法。

只是这样深刻地认识对多数人来说,往住是要在战争胜利之后。当时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陈毅在电文甚至说到:“五内俱焚”,可见不是一般的痛楚。

淮阴上空升的浓烟就像是根导火索,竟引发了一场“地震”,强度我想不会超过“五级”,但陈毅坐椅还是微微晃了一下。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三章 元帅自责(一)

山野南征,先尝一个甜头,又连吞两个苦果。

淮阴失守,华东战局大有风云突变之势,苏中战役带来的喜气全被冲跑。一番搏杀之后,“淮南、淮北解放区已被军侵入,华中野战军主力被压缩于苏北一隅,鲁南局面尚未打开,战争正向着解放区纵深发展。由于两淮相继失守,个别战斗失利,部队内部产生了一些埋怨情绪。”这是第三野战军战史中的一段话。

山野说有怨气,怨气最大莫过于八师,八师在泗城之战中遭重创,损兵折将前所未有。只要能看到记述这场战事的版本,都会提到八师上下的情绪不小,怨谁啊?不外乎是怨天,怨地,怨上级指挥无方,怨友邻协同无力。渔沟一战,八师打得不够章法,想来也是在情理之中。

在这样一个困顿时期。八师首长收到陈毅的一封来信,全师将士的心情为之一振。这封信非常有名,如果你是一个军史的发烧友,那这样史料是值得眼睛一亮的。即使你只是想摆摆龙门阵,那么也要有史实的依据。人云亦云,道听途说,那是忽悠自己了。

人民中有许多著名战将,有许多善战劲旅。其中许多成了小说或影视剧的创作元素。看电视,读小说,给自己上堂爱国主义的教育课,这很好。但艺术是个美学范畴,拿来和历史攀亲,按图索骥,对号入座,那免不了谬误大矣。尤如《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三国时期有两个的丞相,名气都很大,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曹孟德。你说哪个更有本事。要我说,诸葛亮怎能和曹操比呢。无论上,军事上,文学上,曹操都是一流的。对诸葛亮我也很崇敬,但说诸葛亮是二流军事家,那也是抬举了孔明,即便他能借得到东风。可你读《三国演义》,那曹操就成了千人骂万人啐的奸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