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垓下之战原文_垓下之战最后围住项羽_垓下之战评价(108)

2016-12-10 20: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要打泰安了,三个纵队司令争得面红耳赤。

没错,“面红耳赤”是我说的。“那么由谁打呢,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争着要打。”这可是陈参谋长说的。三个司令都想上,这是事实。如果这点“添油加醋”的权力也不给我,看官,我这“话说”就没法说了。

其实,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有N个理由不上十纵。这话从何说起呢?

鲁中一场大战,军7万大军被歼,这是战争爆发后,不仅是在华东战场,也是人民在全国整个战场上获得的最大胜利。此番大败,蒋委员长想一鼓作气荡平党无疑已成画饼。但山东始终是的心头之患,决不会就此罢手。于是,战争中一个“哑铃”布局出现了,把进攻的重点放在西北和山东,为了确保山东的胜局,又在山东走马换将,把徐州和郑州两个绥靖公署合二为一,组成一个名为“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的指挥枢纽,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坐镇,这就是所谓重点进攻山东。

全面进攻时,出动军队30万;到了重点进攻,出动军队45万。24个整编师(军),号称五大主力的第五军、整编十一师、整编七十四师全都集中到了山东战场。从南至北,三个方向继续向华东我军压来。莱芜战役结束后,面对蒋军卷土重来,前面说了,为了北线的胜利,华野三纵在南线很好的唱了一曲空城计,但蒋委员长只得一座空城,如何甘心呢,继续北进必然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战场放在何处呢?当时许多人猜测,这一场大戏可能还是会在鲁南开唱。

大戏也是要一幕幕的唱,中间还有过场。莱芜战役结束后,敌我态势有一个相对的平静时期,在这期间,华野各部也作了休整。当初三纵只有两个师,所以按何以祥的说法,三纵的正式成军应该是1947年的3月23日。鲁南十师归建三纵,也标志着三纵在编制上的最后完成。三纵成立大会是在庞庄召开的,鲁南党政军机关都来祝贺这支劲旅。十师归建后,改称七师,下辖三个团,师长贺健,政委罗野刚。这支部队三纵比较熟悉,作战科有关人员也立即去了七师了解情况。感到部队士气不错,装备也可以,独立行动的能力很强,但还缺少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这有待提高。

差不多一个月的休整后,为粉碎蒋军的重点进攻,陈粟又开始频频调兵遣将,各纵队穿梭运动,寻觅歼敌良机,“陈老总电报嘀嘀嗒,小兵砬子脚板噼里啪”,华野大军“大耍龙灯”,怪话也好,牢骚也罢,何尝不是运动战的折射呢。

我华野大军几经周折,又瞅准了一个机会。首先从泰安的整编第七十二师开刀,吸引大纹口之敌增援,即整编七十五师和整编八十五师北上,如仗能打到这个份上,其规模将与莱芜战役不相上下了,但我华野的胃口决不于此,再调动蒙阴、新泰之敌,然后在泰安、大纹口、蒙阴之间展开一场大战,这就是泰蒙战役的由来。

从泰蒙战役部局来看,攻坚野战都有之,首先从攻城开始。于是,陈士榘带的3个纵队都想攻城。但论攻城,不用说,“上马”首推三纵。如果说陈士榘对三纵有所偏爱,也是三纵实打实的打出来的。三纵“长于攻坚”,在华东军中是有口皆碑的事,打山野组建以来,大凡要摧城拔寨,总是这支劲旅一马当先。莱芜战役,三纵在南线与蒋军“磨蹭”许久,看到兄弟部队大块朵颐,早已是坐不住了。

“中马”要数一纵,一纵队长于野战,在宿北、鲁南、莱芜战役中都曾大显身手,表现不凡。叶飞更有话说的是,早在1946年6月,一纵就攻占过泰安,一回生,二回熟,再让一纵出马,别人也是无话可说。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九章泰安风雷(二)

其实,要说十纵是“下马”,肯定有人会拍我砖的。十纵的司令员是宋时轮,说来是我军指挥员中少有的科班出身。自山野第一次南下作战受挫后,参谋长宋时轮立马在山野卸了乌纱帽。树挪死,人挪活,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宋将军要闯关东了。还是山东军区的军政首长张云逸、黎玉爱才心切,一再挽留,才落户渤海军区,任副司令兼七师师长。从十纵征战的历史看,在阻击强敌的作战中,十纵是表现最突出的。只是眼下十纵多少给人以“初出茅庐”的感觉,宋时轮“立功”心切,甩出一句——泰安十纵包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