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原文_垓下之战最后围住项羽_垓下之战评价(88)
但按连史的说法,四连于1944年春组建,如此说来,只能算是“升级”了。就算四连是个新连队,但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后几仗都表现不错,刀劈簧学兵营四连担任突击,排长张学立就是牺牲在这一次的战斗中。当然,让人刮目相看还是在停战时期的大练兵中,四连一鼓作气,连夺全团劈刀、刺杀、投弹、队列、快步行军五项第一名,真是一鸣惊人。
至于从四连变为八连这也很好理解的。1946年8月,八师在南下作战损失不小,兵员要从鲁南军区解决,警备十七团大部分补充进了八师,余下人员与十八团合并,这样以十七团“消亡”的代价,换取兄弟部队的壮大,战争的进程就是这样,有许多部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
再接上面话题,用说书的话说,就是无巧不成书。八连各班排已散列成作战队形,正要往上冲呢。“八连长……等一等!”是营部通信员小张的声音。
通信员带来营长命令,要八连立即向西北方向撤退。王广希心里七上八下的,半小时前,营长还命令上平山,一下又是下平山,王广希抬头,只见山头的七连也正在下山。当时许多人想不明白,在兵法上,这就叫“欲擒故纵”。当时,宿北战役胜利结束,华野首长要为下一仗预设战场,把临峄路上的几个制高点,都让给马励武,马励武放心了,好让他把长蛇阵再向西北方向拉伸。果然,马励武上钩,他发现不妙后,想退回来,长官薛岳还却还不允许,“长蛇“就玄了。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十三章 捷报平山(三)
要斩这条蛇,和打峰山一样,有几个点非拿下不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山、青山、石城崮三个点。这几个高地紧靠临沂公路,马励武若想回兵,那是万不能丢失的。平山,顾名思义是个崮,所谓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山顶平园,四周陡峭。蒋军在山顶筑有中心碉堡,四周再布满地堡,接下来又是围墙和纵横交叉的鹿砦,当年军队的野战工事大致都如此。守备平山的是二十六师四十四旅一三二团的一个加强连。从火器配备有重3挺、迫击炮3门、轻9挺。说来也是八连和平山有缘,鲁南战役八连再次上平山,痛痛快快打了一仗。
从战史上看,平山之战是三十团在这次行动中的一部分,具体分为平山前村和平山两处,分别由一营和二营担任。突击平山的主攻是八连,五连和六连佯攻侧应。开战前,八连九班班长孟兆龙与众不同,只见他腰上插了把刀,当年李逵上阵前要带双板斧,孟班长带的只是把一把菜刀,但“切肉”也没问题,而且磨的寒光闪闪。打仗前磨刀,自古如此。但我军还有习惯,或者是说光荣传统,那就是开一个动员大会,这也是“磨刀”。打峰山时,张明摘下头上的皮帽,打平山,八连许多官兵纷纷“解囊”,把文件、钢笔、怀表、津贴费等交给营里,这也许是鲁南部队流行的一种作法,豁出来了!一切都交给党了!
宿北战役,二十三团攻打峰山,连攻三次,一夜苦战。攻打平山,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鼓作气,速战速决,40分钟全部解决,可谓迅雷不及掩耳。
战斗是晚10点整开始的,三颗信号弹划破夜空,平山东北和西南方向枪声大作,五连和六连的佯攻开始了。连长王广希没有立即发起攻击,看到敌人被我佯攻部队所吸引后,才命令突击排长王美善悄悄的上去爆破,可惜这一计没有成功,还是被敌人发觉了,最后还是采取强攻。当年,由于我军炮火弱,对碉堡的攻打始终是个难题。攻打平山,最后也是在打中心大碉堡时一度“卡壳”。
此战八连有多大伤亡不详,但据连史记载,突击排在攻打山顶前只剩下9个人了。山顶的那大碉堡压制了八连冲击,连长又命令一排前去爆破,一排长张敬法就是在这时牺牲的,急得连长王广希想亲自上去,但被爆破组长赵学生拦下。赵学生不愧为爆破英雄,几经周折,但还是把包塞进了碉堡里,一声巨响,碉堡被掀去半边,据称里面有40多个敌人就这样见了阎王。
厂商送样产品合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