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恩格斯高度概括总结留下了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现代社会转型与重要意义(11)

2018-01-09 01: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409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73页。

(26)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27)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2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38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7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0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0页。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03页。

(34)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Die bürgerlische Gesellschaft als solche entwickelt sich erst mit der Buorgeoisie.”这句话中所包含的bürgerlische Gesellschaft一词,不同时期的不同中文译法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个词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1960年)中被译为“资产阶级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1972年)中虽然仍被译为“资产阶级社会”,但由于编译者技术性地将bürgerlische Gesellschaft以括号形式放在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后面,给人们提供了这样翻译是否恰当的思考空间。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1995年)中,这个词则被明确地译为“市民社会”。此后,《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2003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2009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2012年)都采用了完全相同的翻译。另外,在1960年、1972年、1995年、2003年的版本中,只是在含有这句话的当页才加有“《bürgerlische Gesellschaf》这个术语既有‘资产阶级社会’的意思,也有‘市民社会’的意思”的脚注,而在翻译为“市民社会”的同一文献的其他地方以及其他文献中则没有这样的脚注。但在2009年和2012年的版本中,只针对这句话的脚注内容则被卷末的尾注内容代替了,适用到了第一次出现翻译为“市民社会”的所有文献中(2009年版中含有这句话的页下仍然习惯性地保留了脚注,2012年版中则彻底清除了这一脚注痕迹)。显然,bürgerlische Gesellschaft的翻译变化与注释变化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bürgerlische Gesellschaft一词既可以指“资产阶级社会”,也可以指“市民社会”,二者并非是毫无差别的;其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学术问题和翻译问题不再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干扰,真正做到了从经典著作译文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出发进行更具时代意义和科学意义的翻译。

(35)[德]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舒贻上、杨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第89-90页。

(36)[德]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舒贻上、杨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第90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