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因果就是反弹力量(7)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人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欲界天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色界天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无色界天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决定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不定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边地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中国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尽地狱寿。或有业能令众生半地狱寿。
或有业能令众生暂入即出。或有业作而不集。或有业集而不作。或有业亦作亦集。或有业不作不集。
或有业能令众生初乐后苦。或有业能令众生初苦后乐。
或有业能令众生初苦后苦。或有业能令众生初乐后乐。
或有业能令众生贫而乐施。或有业能令众生富而悭贪。
或有业能令众生富而能施。或有业能令众生贫而悭贪。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身乐而心不乐。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心乐而身不乐。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俱乐。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二俱不乐。
或有业能令众生寿命虽尽而业不尽。或有业能令众生其业虽尽而命不尽。
或有业能令众生业命俱尽。或有业能令众生业之与命二俱不尽。而能断除一切烦恼。
或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形容殊妙。眼目端严。肤体光泽。人所乐见。
或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形容丑陋。肤体粗涩。人不喜见。
或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身口臭秽。诸根残缺。
或有众生习行世间十不善业。得外恶报。
或有众生习行世间十种善业。得外胜报。
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
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
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奉施器皿。得十种功德。
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
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
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是名略说世间诸业差别法门。
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何等为十。
一者自行杀生。
二者劝他令杀。
三者赞叹杀法。
四者见杀随喜。
五者于所怨恨憎之人。欲令丧灭。
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
七者坏他胎藏。
八者教人毁坏。
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
十者战斗。自作教人。互相残害。
以是十业。得短命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何等为十。
一者自不杀生。
二者劝他不杀。
三者赞叹不杀。
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
五者见被杀者。方便救免。
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
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
八者见诸患苦。起慈愍心。
九者见诸急难。起大悲心。
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何等为十。
一者好喜打拍一切众生。
二者劝他令打。
三者赞叹打法。
四者见打欢喜。
五者恼乱父母。令心忧恼。
六者恼乱贤圣。
七者见怨病苦。心大欢喜。
八者见怨病愈。心生不乐。
九者于怨病所。与非治药。
十者宿食因缘未消。而复更啖。
以是十业。得多病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
二者劝他人不令鞭杖。
三者赞叹不鞭打法。
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
五者供养自己父母及诸病人。
六者见贤圣有病患者。瞻视供养。
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
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
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
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
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何等为十。
一者好行忿怒。
二者好怀嫌恨。
三者诳惑于他。
四者恼乱众生。
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
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
七者侵夺贤圣资生。及诸田业。
八者于佛塔庙之所。断灭灯明。
九者见丑陋者。毁訾(zī)轻贱。
十者习诸恶行。
以是十业。得丑陋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瞋。
二者施衣。
三者爱敬父母尊长。
四者尊重贤圣道德。
五者恒常涂饰佛塔精舍。
六者清净泥涂堂宇。
七者平治僧伽蓝地。
八者扫洒佛塔。
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
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知福德感。
以是十业。得端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威势报。何等为十。
一者于诸众生。起嫉妒心。
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恼热。
三者见他失利。其心欢喜。
四者见他得好名誉。起嫉恶心。
五者若见他失名誉。心大忻(xīn)悦。
六者退菩提心。毁佛形像。
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无心奉侍。
八者唯劝人修习少威德业。
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业。
十者见少威德者。心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少威势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何等为十。
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嫉妒。
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三者见他失利。起怜愍心。
四者见他得好名誉。心生忻悦。
五者见失名誉。助怀忧恼。
六者发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
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恭敬奉迎。
八者劝人弃舍少威德业。
九者劝人修行大威德业。
十者见无威德。不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大威势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知敬父。
二者不知敬母。
三者不知敬沙门。
四者不知敬婆罗门。
五者于诸师友尊长。而不敬仰。
六者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
七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
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
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
十者轻蔑下族。
以是十业。得下族姓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何等为十。
一者善知敬父。
二者善知敬母。
三者善知敬沙门。
四者善知敬婆罗门。
五者敬护尊长。
六者奉迎师长。
七者见诸尊长。迎逆请坐。
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诲。
九者于贤圣所。尊敬受教。
十者不轻下族。
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何等为十。
一者自行偷盗。
二者劝他偷盗。
三者赞叹偷盗。
四者见盗欢喜。
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
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
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何等为十。
一者自离偷盗。
二者劝他不盗。
三者赞叹不盗。
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
六者于诸贤圣尊长。给施所须。
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
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
十者若见世饥馑时。心生怜愍。
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能咨问智慧大德。沙门及婆罗门。
二者显说恶法。
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
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
五者吝法不说。
六者亲近邪智。
七者远离正智。
八者赞叹邪见法行。
九者弃舍正见。
十者若见愚痴恶人。轻贱毁訾。
以是十业。得邪智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何等为十。
一者善能咨问智慧聪黠。沙门及婆罗门。
二者显说善法。
三者闻持弘护正法。
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
五者乐说真正法要。
六者亲近正智慧人。
七者守摄护持正法。
八者精勤修习多闻。
九者远离邪见恶人。
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正智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何等为十。
一者身行重恶业。
二者口行重恶业。
三者意行重恶业。
四者起于断见。
五者起于常见。
六者起无因见。
七者起无作见。
八者起于无见见。
九者起于边见。
十者不知恩报。
以是十业。得地狱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何等为十。
一者身行中恶业。
二者口行中恶业。
三者意行中恶业。
四者从贪烦恼起诸恶业。
五者从瞋烦恼起诸恶业。
六者从痴烦恼起诸恶业。
七者毁骂众生。
八者恼害众生。
九者施不净物。
十者行于邪淫。
以是十业。得畜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何等为十。
一者身行轻恶业。
二者口行轻恶业。
三者意行轻恶业。
四者起于多贪。
五者起于恶贪。
六者嫉妒。
七者邪见。
八者悭吝爱著资生。即便命终。
九者病困因饥而亡。
十者恼逼枯渴而死。
以是十业。得饿鬼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何等为十。
一者身行微恶业。
二者口行微恶业。
三者意行微恶业。
四者骄慢。
五者我慢。
六者增上慢。
七者大慢。
八者邪慢。
九者慢慢。
十者回诸善根。向修罗趣。
以是十业。得阿修罗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杀。
二者不盗。
三者不邪淫。
四者不妄语。
五者不绮语。
六者不两舌。
七者不恶口。
八者不贪。
九者不瞋。
十者不邪见。
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胜妙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天报。所谓修行有漏。十善与定相应。
复有四业。能令众生得无色天报。
一者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等。入于空处定。
二者过一切空处定。入识处定。
三者过一切识处定。入无所有处定。
四者过无所有处定。入非想非非想处定。
以是四业。得无色天报。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决定报。若人于佛法僧及持戒人所。以增上心。殷重布施。以此善业。发愿回向。即得往生。是名决定报业。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不定报。若业非是增上勇猛心作。更不修习。又不发愿回向受生。是名不定报业。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边地报。若业于佛法僧净持戒人。及大众所。不生增上勇猛心施。以此善根。愿生边地。以是愿故。即生边地。受净不净报。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中国报者。若作业时。于佛法僧清净持戒梵行。人边及大众所。起于殷重增上布施。以是善根。决定发愿求生中国。还得值佛。及闻正法。受于上妙清净果报。
复有业能令众生尽地狱寿。若有众生造地狱业已。无惭无愧。而不厌离。心无怖畏。反生欢喜。又不忏悔。而复更造。重增恶业。如提婆达多等。以是业故。尽地狱寿。
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则堕地狱,或三涂,则堕饿鬼道。诸贪者,但应知世间一切皆须灭亡,如是所贪所受,亦如无味,终究不常,常如是观,则废贪心,贪心既弃,应修舍心,因知世间无常故,能舍诸有,能舍自我,因其能舍,为说慈悯,因能舍有,故能舍无,生大慈心,能悯爱诸苦,于是生悲,于其慈悲性增,自生诸大悲愿,不但舍诸世间所有,纵其一切所有,悉皆能舍,于其舍深,慈悲亦舍,如是乃入明净大慈,此慈纯意,无我而生,能为有情,复生诸情,以诸情生心,行种种事,说种种言,如是名为善巧方便度众生而能离度相也。玉帝曰:弥勒速去救济残缘,世乡男女,如去迟了,失误时机,当今未劫众生有三灾八难堕落地狱之苦,入房似庙,与胡人争世界夺岳社稷,四十年不定,干戈乱起,世乡男女,后被车马尽行东西,征南破北,天地较换,别立乾坤,九女共一夫,白牛耕田,开山倒地,修城补寨,砍伐丛林,折磨众生,三灾八难,折磨万民,天地昏暗,日月不明,正是未劫之年,皇胎之子,遭大劫难,男女受冤,十分人民死九分,只留一分贤良行善人,恶者想脱万不行,帝又曰:南阎浮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者抄写受持昼夜焚香供养,全家大小可免刀兵水火三灾八难一切苦厄,只怕众生不信,后有白骨如山,若见此经者,心生毁谤,绝灭一家大小堕落地狱恶道,众生不信,后有偈曰:玉帝三清劝当来,听我天宫细安排,迟时误了龙华会,休上天宫七宝台,弥勒因慈悲,天宫难离别,急速下方去,何日再上来。
复有业能令众生堕于地狱。暂入即出。若有众生造地狱业。作已怖畏。起增上信。生惭愧心。厌恶弃舍。殷重忏悔。更不重造。如阿阇世王杀父等罪。暂入地狱。即得解脱。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复有业集而不作。若有众生。自不作业。以恶心故。劝人行恶。是名集而不作。
复有业亦作亦集。若有众生。造诸业已。心无改悔。而复数造。亦劝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复有业不作不集。若有众生。自不造业。亦不教他。无记业等。是名不作不集。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
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俛(fǔ)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吝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
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
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我要被帅晕了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