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雅加达之兽 国粉无脑_雅加达之虎_1970年雅加达武装撤侨(15)

2016-12-03 13: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在35年到36年前后,阎锡山觉得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山西一定会沦为战区,认为兵工厂在山西太不安全,就提议将太原兵工厂交给,不过不白交,阎老西先狮子大开口,要求补助山西花费8000万,当然不答应,阎锡山就一路落价,降到2000万,派人来厂调查,可调查的人都是在外国吃过洋面包的,见过外国的大厂,怎么能看得上这个土兵工厂呢?(虽然这个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调查后一致认为该厂技术落后,机器陈旧,没有利用价值。人家不要,人家要新建好的。不过话说回来了,在那种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将这个能年产近200门大炮(当然产出的大炮质量不高),近万支的中国最大兵工厂弃之不顾 ,确实令人叹息,尤其是这个兵工厂还附设了新建的钢铁厂,其年产能力相当于抗战期间后方钢铁厂的总和。这个兵工厂在抗战刚开始,就遭到轰炸,在太原失守前被紧急拆迁,抢出了一部分机器设备和材料,其余的都资敌了,阎锡山利用这些设备,将其撤到陕西后方,建了两个小型兵工厂,制造,但由于炼钢设备倡促之中运不走,也失去了造炮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为了解决钢材问题,趁日寇进攻中原,一溃千里,命令拆除河南境内一大段铁路之机,再别的部队都不愿干这费力气活的时候,派出一个师,到河南抢拆了一部分铁路,并将一些备用钢轨也拉回去,弄了几千吨轨道钢,这连同其战前积累才挨过了整整八年的抗战。但这些钢材最多也只能造迫击炮而已。

其实国民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缺乏大炮,其在抗战前也买了几百门大炮,这些大炮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火炮,但好炮也是好价钱,如博福斯75毫米炮,每门价格16000美元,但还不带炮弹和光学器材,炮弹每发20美元,都快顶上一支了。算下来一门炮带炮弹和附件得3万多美元,合法币10多万,国民大规模买不起啊,因为按其计划,在38年就要编好60个新式的师,这60个师按计划,仅75毫米炮就需要2200多门,国民怎么也买不起。于是就计划建厂制造,但国民一贯是崇洋,好高骛远,一切都要外国最好的,考察一番,决定在湖南建厂,并建钢铁厂等等,技术一流,比陈济棠那个好多了等等规划的很好,并计划38年开始批量生产。但国民最擅长的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到七七事变的时候,这个拟议的兵工厂,连厂房还没建好,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没到位,以后也运到的不多,在抗战中也没有起太大的作用。而汉阳兵工厂的造炮能力也在抗战搬迁中丧失殆尽,在搬到后方后只从事生产炮弹和迫击炮的任务。

这样一来,抗战开始的时候,真正有造炮能力的还就剩下原陈济棠的琶江制炮厂,但鬼子也早对其进行侦察,抗战开始不久,就对其轰炸,好在损失不大,以后马上内迁,经辗转迁移最后落脚到重庆,并被改名第50兵工厂。但这个厂当时建造的时候,因为财力不足,没有建附设的钢铁厂,本来陈济棠是要第工程的时候建钢铁厂的,但由于其下台,也就永远的没建造。而因为日本对中国的封锁,进口钢材很困难。这样一来,到后方就还是没办法生产大炮。就在这时候,兵工署在库存中发现了一批报废的150毫米的重迫击炮的炮管,这些炮管的来历是九一八以前,东北迫击炮厂仿制150毫米重迫击炮,并在东北军中大规模装备,当时东北军的国防旅,每旅都装备这样的迫击炮6门,而且还有大量的备用炮管储备。但九一八后,进关的东北军失去了该炮的生产能力,后来又在内战中将这些重迫击炮慢慢消耗,报废后缴入仓库。本来这些东西是废物了,但在抗战之中,这些报废的炮管也成为稀罕之物。

1939年1月兵工署命令第50兵工厂利用这些炮管制造试制150毫米迫击炮,由于这些炮管是报废的,口径不一,无奈之下,改造的时候就重新设计,其改进有以下几点:1、将口径统一改为152毫米,以便与配套。2在炮上增加缓冲器,以减轻发射时的冲击力。3、将炮改为可拆卸三大部分,以利于山地作战人力搬运。4配备瞄准装置,增加命中率。5、改良炮架,使之更耐用。6、重新设计炮弹,改良引信,弹体装高能,增强杀伤力。改造结束后,该炮炮身长1900毫米,射程3143米。并于1940年定型,被兵工署定名为“二九年式150毫米迫击炮”,该炮批量生产,总共改造该炮281门,制造炮弹7.46万发。直到炮管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