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于中国文化_士与中国文化在线阅读_士与中国文化txt下载(9)
可见他文学造诣之高。詹斗文,有人描写他:
祖父贾齐鲁间,山人遂从齐鲁受师,业儒术,然齐鲁儒术卒莫能逾山人。山人好先秦、两汉文,尤嗜唐律诗。荐绅大夫争与山人结交谈诗文,每推毂山人奇才……鲁王大奇之,欲上之朝,爵以官,山人谢曰:“官则守法,趋绳尺寸苛矣,孰若邀游江湖山谷、往来鲁徽乐邪!”竟归歙不就……惟任性适志,不崇饰衣冠言貌,非深知者莫识。山人殊奇逸迈,不可驾驭,犹之千里之马,自任驱驰,不猥猥为人役趋。(注:方承训:《方鄈邖复初集》卷之三二《詹山人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188册,第197页。)
也有本人既是商人又作山人的。如马电:“布衣,隐于商,能诗善书画……”他著有《游梁记》(注: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诗学》,第284页。),又善画山水大幅(注:《客座赘语》卷九《画迹》,第285页。)。另一山人有诗称他:
商隐习舻艘,酒德胜杯斚。篇诗出清恬,容止具安雅。生倚乞画人,死有负薪者。痛无弥天力,遗孤庇广厦。(注:俞安期:《翏翏集》卷一○《马元赤》,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143册,第93页。)
还有年青时做过商贾的闵龄,人称他:
……殆长,卓荦不群。业儒,鄙于占毕章句;习韬钤骑射,又谓非太平美事。乃挟重资,侠游江淮间,喜狭斜行……弃而工诗,垂数载,诗名籍甚。所交皆荐绅贤豪,递相倡和……(注:朱之蕃:《闵君传》,见《我宇集》卷首,引自《手札七百通考释》,第664页。)
用彬族叔方尚赟,家中开有店铺,本人也是当时当地著名的山人。
以上列举这些商人或与商有渊源之人,都表现出文人化倾向。尽管其投入程度有所差别,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文化修养更不可同日而语。有的已达到了高雅的境地,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方于鲁、吴子玉、沈明臣、方用彬是也。有的舞文弄墨,虽并不曾追名流取声誉,但却达到了畅幽情、涤烦襟,陶冶性情之目的,如孙文郁、吴良梓、吴敬川等即是。还有许多只是附庸风雅,追求精神享乐而已。然而,不管怎样,这些在士人眼里从来都是不学无术、锱铢必较的商人及其子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通过这种行为,获得了走近文艺、知识、自由的机会,增长了他们特有的审美人生态度和细致的生活艺术。这是明代商人中的一种新风采,当是社会进步表征之一。
(二)商贾文人化的发生缘由
这些商贾及具有商人背景的人,为何会做出向文人生活靠拢的人生选择?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具体和特殊的原因,但这种转向仍有其共同的深层原因与发生契机:
1.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随之思想文化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但传统文化仍处于强势地位,传统观念十分顽固,儒家思想对商人的蔑视甚至是鄙薄依旧浓厚,觉得商不如士、不如文者也大有人在。以传统观念来衡量自己,商贾感到尤不自信而承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在旧文化的逼迫、挤压下,他们随时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商人形象,向传统思想屈服,甚至迎合、妥协,曲折地使自己得到社会认可。于是在科举途中备受挫折以后,经济上较富裕,文化上有基础的商贾及其子弟,汲汲走上了从文之路,以寻求自我表现,宣泄才能之机会。如一首诗中说道:
吴郎生长新安里,羞作新安贾人子。但将十指走乾坤,不拥千金老廛市。少好篆书还好真,三叹古意今沉沦……双螭小印润黄玉,雕镂精绝天工均……(注:王伯稠:《王世周先生诗集》卷七《新安吴生工书及刻古篆小印赠之以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142册,第704页。)
这一群人中的确有不少人是羞作商人贾人子,才改弦更辙,做了文化人。这是商人及其子弟迫于卑视商贾的传统势力而作的一种历史选择。
(三)商人文人的类型特征
从以上的列举和分析来看,这个群体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1.他们大多以经商所得投入文化事业,所以“书香”与“铜臭”在他们身上基本合一,物欲与情趣在其价值观中也大体并存。
渔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