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 [转载]《地缘看中国》之历史篇第五目《西汉》 &n(8)

2018-01-21 07: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今天领有伊克塞湖盆的是以吉尔吉斯人为主的“吉尔吉斯斯坦”。在现今“中亚五国”的地缘概念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可以说的上是高地之国。对于吉尔吉斯人,我们并不应该感到陌生。在分析蒙古高原地缘结构时,我们曾经解读过唐努乌梁海的位置和结构。而后来接纳过李陵的唐努乌梁海盆地,就是吉尔吉斯人的原住地(或说民族形成地)。不过,单凭这一点,就一定要说吉尔吉斯人是李陵和其他北入匈奴的汉人之后,显然是有问题的。事实是,鉴于李陵当年在匈奴中的地位,很多北方游牧部落如果想和华夏文化拉上关系的话,都会附会于他。当然,如果对方一定要这样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这样可以接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但如果对方不愿意的话,一厢情愿的帮人家“认祖归宗”就非常不妥了。

试图证明吉尔吉斯人与华夏文明之间有亲缘关系的人,在看到吉尔吉斯人偏蒙古人种的长相后,往往会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只是从地缘结构上看,吉尔吉斯人也好,哈萨克人也罢,他们在人种上更接近于蒙古人种,主要是因为整个中亚的北部,长久以来一直是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渗透的重点区域。和中原一样,整个中亚地区在古典时期一直承受着北方压力。而一波又一波的,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其影响力与是随着渗透的深入而递减的。从结构上看,与伊犁河谷无缝对接的中亚北部草原带(也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大部覆盖的地缘板块)“洗黄”了),是最有可能在人种和文化上,北亚游牧基因占优的区域。而直接导致现在哈萨克、吉尔吉斯两族(国)地缘形态的,则是蒙古帝国那次史无前例的征服。

之所以说是“洗黄”,是因为在蒙古人种的亚洲游牧民族到来之前,最先到达、统治天山南北的是来自于欧洲的游牧民族。由于这些西来民族,早在四千多年前就驯服了马,所以在争夺中亚——西域这片“欧洲大陆中心地带”的心脏地带的地缘博弈中,能够有先发优势。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欧洲大陆两端在技术上没有了代差之后,亚洲诸板块的就开始显现出它们的潜力了。边缘地带的东亚大陆,开始在文明的体量和深度上,领先于西欧(东欧平原以西);而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不仅在和欧洲游牧民族争夺中亚的博弈中取得领先,甚至来反过来强势渗透东欧平原,乃至过西欧构成过威胁。

我们现在很难确定月氏、乌孙两族在河西走廊之时,到底是什么人种,如果是黄色人种的话,那么替亚洲游牧民族夺取中亚统治权,并开启中亚大规模混血进程的“功绩”,应该算在这两族头上了。只不过,从结果来看,即使这是一次黄种游牧民族的逆袭(而不是欧洲游牧民族的回流),也并没有改变中亚的人种结构。可以肯定的是,迁移到天山北部的大月氏、乌孙人,后来呈现在汉帝国使者面前的,都是带有强烈欧罗巴人种色彩的“异族”。

不管中亚北部是什么时候洗黄的,整个天山南北最终呈现黄白混血,并诞生有别于东欧、蒙古高原民族体系的“突J”族系是不争的事实。至于说在这个进程中,每一个参与其间的部落、政权,都各自发挥了多大作用,就很难厘清了。抛开那些混合了人种、文化、宗教、政治影响的民族标签,去看每一片土地的地缘属性,会更容易让我们看透历史。

从地缘属性上来看,包括伊塞克湖盆在内的,高山盆地、河谷地带,无疑都是游牧民族、文化覆盖区。高海拔所带来的寒冷气候、短到甚至没有的无霜期,都足以让渗透于此的部族,没有“进化”到农耕生产方式想法。即使是在有工业化肋力的现在,这些高海拔地带的草原,也依然很大程度维持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二千年前入主伊塞克湖地区的乌孙人,还是现在据此立国的吉尔吉斯人,都在天山腹地都不会碰到农业文明的阻力。除了伊塞克湖盆以外,在湖盆西、南两侧的天山之地,同样有适合游牧的河谷供他们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