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 [转载]《地缘看中国》之历史篇第五目《西汉》 &n(12)

2018-01-21 07: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尽管在我们的历史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大量篇幅,但实际上,在更多的时间里二者还是能和平相处,形成互补合作的稳定关系。在西域诸多小国中,这种情况就非常常见。比如那些游牧的行国,就会定期与定居的“城国”进行物资交换,各取所需。只不过,如果一方实力过于强大,这种平等交换的关系,就会转化过政治上的依附了。身处南疆的诸多绿洲小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曾经多次被不同游牧政权所统治。鉴于它们的体量,能够在政治上保持独立,内部进行一些兼并已是最好的情况了。

不过以费尔干纳盆地的体量而言,倒是很有机会以“农耕”为立国之本,做出一番事业的。土地更高的产出率,以及由此产生的更大的人口承载力(现在生活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居民,人口已经过千万。而经由中央之国开发的伊犁河谷,人口数量还不到250万),都让大宛国有机会在自己的统治结构中,纳入一些边缘地区的游牧部落。由于入主费尔干纳盆地的部族,本身就源自于游牧部落,这种在中央之国核心区难以实现的农牧混合结构,在天山南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正是这种混合结构,让大宛国在拥有农业基础的同时,还能培育出让汉武帝羡慕不已的“天马”来。

由于纳伦河流域与费尔干纳盆地的地理关系,以及与农业区的物资交换原因,游牧于其间的游牧部落会更倾向于在政治上,接受大宛国的统治。对于大宛国来说,在纳伦河谷拥有一块缓冲之地,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也是很重要的。也正因为如此,有记录表明,乌孙国曾经止步于伊塞克湖西部,并没有进一步向前控制整个高地草原。而即使乌孙国曾经渗透过纳伦河谷东部,最终应该也没有对大宛国在费尔干纳的核心区造成过威胁。对于乌孙人来说,如果一定要从农业区获取些额外利益的话,塔里木盆地北沿那些绿洲小国,会容易应付的多。

在后来的历史中,乌孙人也的确觊觎过汉帝国所控制的塔里木盆地北沿。然而对于游牧属性的乌孙人来说,这只不过额外的补给。除非他们想改变自己的游牧属性,否则天山北麓那些连片的优质草原,才是他们最关注的方向。以此思路推导的话,外伊犁盆在以西、伊塞克湖以东的楚河河谷,就将成为乌孙人领土中另一个重要的地理单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