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孟子长于什么 [转载]莲池大师《竹窗三笔》选讲4(7)

2018-01-11 15: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一个人如果说庄子和佛相等,或说孔子和佛相等,则肯定是迷惑的。不过以我个人的观点,觉得《老子》这本书是例外。中国佛教的大师里,有一些人是拥护老子的,但是有更多人是反对的,说他是低级一些的外道。但是我观点比较另类,我揣测老子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因为他著作里讲的内容,和禅法是一模一样的,这一点在中国“土著”的书里,独一无二。我们前边讲禅时说过很多了,只是老子比较偏重智慧,慈悲相对少一点,多少有点偏干慧,但其表达出来的智慧境界,和很多了义佛经,是一模一样的。

一个开悟的人去细看《老子》,会发现很多和了义经里一样的信息,比如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就和佛讲的一样,去我法执,消尽种子,知空行有,为善离相。另外,《老子》这本书,和道家也不是一回事,我觉得道家里人物些,几乎没有人完全读懂《老子》这本书,很多中国人,都没有真正把《老子》读懂。一定得是开悟后修证境界非常高的禅师,才能看到里面很多深刻的教义,只是他用的表述语言,和佛经里名词系统不一致,所以比较难于辨认出来。我个人认为《老子》这本书境界非常高,应该和很多了义佛经,至少相差不远。

我们经常在讲禅的时候,借用老子的一些名词或概念,再比如说这个“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说菩萨总是利他,完全无我无私,结果是反而消了种子而成就自己,这就是后其身而身先。老子又说“因其无私,而就其私”,菩萨完全无私,那不正是无我吗?反而成就自己的修行,而就其私,这就是《金刚经》里佛说的“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我觉得《老子》这本书例外,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持不同意见,《老子》的境界等同一乘了义佛经,如果比喻为100分的智慧,则《庄子》顶多只有10分而已,儒家?1分都不到,所以庄子用许多尖酸刻薄乃至捏造故事的手段讥讽辱骂孔子和儒家,虽然很不厚道,但确实也有其优势在。这是我比较独特的观点,觉得老子讲的很多话,和众多伟大禅师的语录,境界完全一样,以老子的智慧境界,完全可以跻身于最好禅师的行列里面去,一点都不逊色的。

我猜测老子很可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首先是因为他的《道德经》这本书,表现出的智慧境界,是在这个水平上的,另外,唐代文喜禅师在五台山遇到的文殊师利菩萨,也呈现的是老子形象,非常明显的,这是另外一条证据。

注意,许多人讲《老子》都是曲解,自己没有看懂,就如盲人先摸象,然后去乱讲,这是“砖家”些把老子给贬低了。

再说说另外的重要依据。历史上文殊师利菩萨曾多次在五台山显灵,而每次他住的那所寺院,都叫“金刚窟般若寺”,中国的修行人遇到过的那个寺院和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有好几种版本。其中有一次,是一位名叫文喜禅师的修行人,在五台山遇到的,就看到的是一个草房(金刚窟般若寺),一个老头,还有一头青牛和一位童子,还给他讲了前三三、后三三之类的机锋语,老头子、青牛,这形象我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而最主要的证据,还是《老子》这本书的境界,他讲出的很多话,和最上乘的了义佛经,完全一致。再比如说,牛头法融禅师说的“无心恰恰用心,用心恰恰无心”,老子说的版本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而无为”,完全一致,无为就是离相,有为(无不为)就是即相,即相离相,无住生心,也可以表达成:无不为无为,无为无不为。

所以我个人认为,老子和庄子不是一回事,老子是一位悟透的圣人,可以认定就是一尊佛菩萨化身,而庄子就是一个狂禅客,半吊子。老子和庄子的智慧比例关系,正好和孔子与孟子的比例关系类似。孔子没有开悟,孟子比孔子又差了一大截。所以我曾写作了《论语选讲》和《道德经浅讲》,孟子和庄子的选讲本来也想做,却发现做不下去,为什么呢?《论语》我大概选出了三分之一的文字,我觉得是孔子讲得很好的内容,拿出来做选讲。用《老子》做选讲的时候,我发现大概95%的文字都必须要选出来作讲,因为内容精彩透彻,愣无法删掉,所以后来就干脆把全文都弄上去了。到庄子和孟子这里,觉得能抽出来值得讲的文字,可能还不到10%。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文字有些价值,他们虽然文字写得多、喷发量大,却垃圾含量巨大,所以我就觉得不好意思选讲了,也没什么内容可讲,真讲出来以后,也会太损他们的面子,所以就一直没有做,《孟子》和《庄子》的选讲,根本无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