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的读音 穷究“券”字渊源,深挖证券、信用及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兼谈区块(5)

2018-02-04 11: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同时,祭祀的书契化还改变了人神关系,将人神关系书契化,人与神之间是对等协作的书契关系。书契关系的核心在诚信和道义,而且这个诚信和道义是相互的,不仅人对神是诚信和道义的,神对人也是诚信和道义的。这是后来的西方一神教《圣经》上帝与人是合约关系的源头。《圣经》实质就是“约书”是上帝与人所签订的合约,在基督教中,又分《新约》和《旧约》。祭祀的书契化不仅改变了人神关系,也改变了神的本质,从创造和掌管世界和人类的神秘之神,改变成诚信和道义之神,神成了诚信和道义的化身。诚信和道义是绝对抽象的,从数量上看,也只需要一个也就够了,因此,多神教也就转化成一神教。不理解在5000年前的中国所发生的祭祀书契化过程,就无法理解《圣经》契约精神的起源,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圣经》。

就中国而言,祭祀书契化的一个重要伴生物就是玉礼器的出现,即玉质书契的出现。石器、玉器本来是多神教祭祀文化中的重要祭品,在内蒙古辽宁一带的红山文化表现的非常突出。多神教在中国的传播路线表现为明显的从北向南。红山文化是多神教传播至中国的第一站,此时尚没有被中国文明所改造,没有书契化。在5000多年前,中国文明尚局限于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核心则在黄淮平原,即现在的豫东鲁西一带。那时内蒙辽宁尚属蛮夷之地,自然无力对成熟且强大的多神教进行改造。红山文化的玉器尚且是单纯的祭器,而非后来的礼器,不是玉质书契。

中国文明对多神教的改造是发生在多神教从红山文化南下,而传播至中原,尤其是黄淮平原地区以后的事。在地里区域上,中国文明对多神教的改造也是发生在中原地区,尤其是黄淮平原地区。

玉器的实质是玉质书契,其证据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中国传统文献中,在《五经》中,对玉赋予了崇高的诚信和道义内涵,玉就是诚信和道义的同义词,就是道德的同义词。“玉”和“聿”是同音的,两者可能同源。在所谓的“金科玉律”中,“玉”就是“聿”,是律之核心。第二个方面,很多玉器具备书契的功能和形式。玉器的核心功能是信用工具,用意传达诚信。在技术上,总是成对存在,并且雕刻上可以检测相合的密码性标记。第三个方面,“玉”字本身就是自双排契齿文,而这个符号则是书契的象征。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已经对这一点进行了详细论证。

目前的中国依然属于以酒为祭品的“ 祭”、“祼祭”时代,但是,由于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 祭”、“祼祭”本身已经严重边缘化了。“ 祭”、“祼祭”主要表现在丧礼中,在春秋战国之后,更是如此。当前中国“ 祭”、“祼祭”的边缘化,主要就是表现在传统丧礼的边缘化,倡导西式的火葬和礼节,贬低甚至行政和法律禁止中国传统的土葬和礼节。

目前包含有“ 祭”、“祼祭”的传统丧礼只是在中国的农村存在,尤其是在黄淮平原,豫东和鲁西一带,这个传统还是很有生命力。在传统的丧礼中,对死者的主要祭奠程序就是“ 祭”、“祼祭”。关于祼祭的具体程序请参考下面两段梁山县农村丧礼的两段视频。

在丧礼中的祼祭中,所奉献的祭品有三种,除了酒之外,还有黄表纸纸扎和香。黄表纸纸扎和所焚烧的代表纸钱是不同的,其所指代的很可能就是书契,而且是最原始的木质书契。纸在中国的出现是东汉以后的事,随后书契也纸质化了。而随着书契的纸质化,用作祭品的书契纸质化也是很自然的事。这意味着,在“ 祭”、“祼祭”中,以最原始的木质书契做祭品,并没有随着以玉质书契和酒的出现而消失,而是一直存在。

货币、钱本质上也是证券和书契,下面还会对这一点进行进一步说明,其内核也是诚信,即便是用作纸钱的纸,其本质也是书契和诚信。给祖先烧纸,本质上也属于“ 祭”、“祼祭”,是以书契为祭品而献给他们,即把自己的真诚哀思献给他们。把给给逝去的亲人烧纸简单理解成给他们送钱,是后来的世俗化的理解,并非其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