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融资平台名单 用益信托网(4)
面对着内忧外患,公募基金迫切需要找到生存发展的道路。具体来说,有以下三大块值得借鉴:
前端,尽可能的扩张渠道。尽管在银行代销方面,与仍然刚兑的券商资管竞争处于劣势,但依然要迎难而上,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接触到公募的产品。此外,还要加快在互联网与独立销售机构方向上的布局,利用蚂蚁财富、京东金融等进行代销,这在最近几年时间内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有较多的公募基金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端,产品设计多下功夫。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布局,一个是FOF与MOM。未来资管产品刚兑被打破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零售端的居民、企业,都将面临理财资管产品的挑选问题,如何在诸多的金融理财产品中挑选出管理能力优秀的产品会有很大的市场。而FOF与MOM正好对应的是这种需求。
还有一个是量化投资产品。这是银行没法做的,公募基金有平台、有能力,若能做起来,在未来同业端的竞争中,会是很大的优势。
现在传统的公募基金一般采取“固定薪酬+浮动业绩提成”的薪酬体系,其中固定工资高,浮动业绩提成少,基金经理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大管理规模。不少优秀的基金经理工作一段时间后会选择跳往券商或私募同业以获得高的薪酬待遇,公募基金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
所以未来公募如果在理财市场上获得认可,在渠道端打开市场,就必须要进行激励体制改革留住人才,给予优秀人才能力相符的薪酬待遇。
二、分述篇:非标、通道与委外如何展开?
上文我们对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做了一个总体的介绍,这部分我们就对资管机构最主要的三种业务进行分析:一是通道;二是主动管理的委外;三是非标投资。
(一)非标未来怎么投?
《资管新规》对资管投资非标加了极强的限制。
公募资管产品疑似只能投向标准化金融资产(“风险低、流动性强”),限制公募资管资金对非标的投资;
禁止非标资金池与期限错配;
要求向上穿透至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底层资产,部分面向公众的理财资金可能会违反投资者适当性的原则而无法投资非标,比如假设面向不特定专属对象发行的理财A计划(起步5万)通过一个集合信托或定向资管计划,向企业B融资,那么按照《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计划管理办法》中要求参与投资者起步在100万以上的原则,这个投向是违规的。
在这样的监管框架下,资管产品以后要再投非标会困难重重。过去虽然也有像8号文、2016年理财管理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对资管投资非标做出过限制,比如投资限额最高不能超过理财余额35%与银行资产4%中的更低的一方。但是此次的监管要求要比以往的杀伤力更大,因为此次资产是否属于非标性质直接决定了未来产品设计与运营是否可以进行期限错配。
如果无法期限错配,那么资管机构在产品设计与运作过程中,便只能采取两种手段:
一是延长负债资金的期限,与资产端的长期限相对应。但非标资产的期限动辄3年,多则5年甚至更长,要寻找到如此长期限的负债资金并不容易(过去可以利用开放式做资金池,新规框架下不行),即使能找到,银行等机构也需付出极高的负债成本,中间的息差被大幅缩减。
二是将长期限的非标资产拆解为若干个能够不断续接的短期限融资计划,来匹配短期限的负债。但一方面这种要不断续接的资产融资计划会有较高的摩擦与交易成本,企业的短期负债与现金流压力在财务报表上将被放大,是否能找到愿意接受此种融资计划的融资主体仍是未知数;另一方面面对着短期限续接的融资计划,其收益率较一次性长期的资产必然要下滑不少,机构依然处于息差被幅收缩、获利空间被压缩的困境。
如果要满足低负债成本、高资产收益率的双赢诉求,那么资管产品就必然要继续做期限错配。而期限错配在现有的监管原则下,资产端所对应的就只能是标准化的金融资产。故而非标转标的渠道在后《资管新规》时代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南海建岛本来是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