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心得(3)

2017-01-07 11: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5、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家鼓励民族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开放与合作,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1992年开始实行沿边开放战略,所确定的13个对外开放城市、241个一类开放口岸、14个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绝大多数在民族地区。此外,还通过实行优惠的边境贸易政策,扩大民族地区生产企业对外经营贸易自主权,鼓励地方优势产品出口,使“十五”期间民族自治地方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70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5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6亿美元。对外开放和发展旅游业,给民族地区带来了资金和项目,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1、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十五”期间,投入资金230亿元,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在内地举办班、新疆班,帮助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中西部农村发展基础教育。2005年,和地方为实行“两免一补”(免学费、杂费,对贫困的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政策安排资金72亿元,使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3400多万中小学生受益。到2005年底,民族地区实现“两基”的县达到549个,占民族地区县总数的78.54。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使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4880多万农村中小学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在此基础上,从2006年秋季开始,财政对22个人口较少民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受益学生约10万人。此外,国家采取设立民族院校,举办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在少数民族地区试点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办法,帮助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目前,民族地区已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少数民族受教育年限显着提高。朝鲜、满、蒙古、哈萨克、锡伯等14个民族的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大学生,有些少数民族还有了硕士、博士乃至院士。

2、文化事业成绩斐然。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投入专项资金,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改善文化设施,发展文学艺术,兴办文体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仅抢救和整理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就达30万种,并公开出版了其中的5000余部,如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在挖掘、整理和保护的基础上,2005年经我国申报,尔族艺术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国务院审批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约占全部项目的1/3;国家实施的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显着成效,使民族地区2.4万个行政村、3.7万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的农民群众有史以来第一次收听收看到了广播电视,开始通过接受现代化信息来了解外面的世界。维、藏、蒙等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和质量大幅提高,大部分民族地区能收听收看到相应的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基本上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国家和地方各级还经常组织少数民族文体活动,通过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艺术节、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等,展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3、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注重政策倾斜,给予优先安排,使民族地区城镇医疗卫生水平有所提高,农牧区的医疗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2004年以来,国家为民族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疾病防治、农村合作医疗和发展民族医药等方面投入资金47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也在民族地区开始启动,目前有348个县成为试点县,占全国试点县总数的24.3。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民族医药教材出版、民族医院基础设施改造、民族医疗专科建立、民族医药人才培养等,和各级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了支持。国家的大力扶持,促进了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了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使少数民族人口的预期寿命显着提高,其中有13个少数民族高于全国71.4岁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