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河南元代历史 中国灾害史研究简讯(第167 期)(6)

2018-01-11 12: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关键词】河漫滩沉积;粒度特征;洪水灾害;事件重建;特征诊断;赣江流域;

明清小说的灾荒书写

【作者】王焕然;

【摘要】明清小说,以铺陈夸张之笔,全方位地描绘了水灾、旱灾、地震等多种灾害场景,痛切地写出灾害的严重危害。灾害破坏灾民家园,损毁大量财物,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致使物价飞涨,夺去人的健康与生命,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小说记述了自天子到民间采取的种种救灾举措,既有赈济钱粮、赈粥、移粟、劝捐、安济灾民等务实之举,也有打旱魃、禁屠、念经忏悔等巫术。作者批评贪官污吏等贪污防灾、救灾、治河及募捐款项,借灾发财升官的种种丑行,指出富人见死不救加重了灾情,揭示君昏臣浊尤其是奸臣的胡作非为是天降灾荒的成因,普通百姓为非作歹也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小说书写灾荒,可增加故事情节的神奇变幻,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建构一个宏大完满的艺术框架。

【关键词】明清;小说;灾荒;书写;报应;

清代云南灾荒及其应对机制研究

【作者】马晓粉;

【摘要】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作用下,清代云南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瘟疫频发,给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对此,官方积极应对,制定了以蠲免、赈济为主的救灾机制和以仓储、水利工程为主的备荒机制。同时,以个体或组织为单位的民间救灾力量兴起,在灾荒救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成为整个社会灾荒应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清代;云南;灾荒;应对机制;

1943年鲁西冀南特大灾荒下的农民生活

【作者】徐畅;

【摘要】1941年春至1943年夏,鲁西冀南连续3年遭遇特大旱灾。1941、1942两年粮食严重减产,1943年春季作物因无雨未能播种,秋收绝产。由于旱灾、蝗灾、水灾接连打击,以及日、伪、匪、顽疯狂掠夺,鲁西冀南灾荒在1943年达到顶峰:老百姓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身体浮肿,饿殍遍地,死尸盈野。为了生存,老百姓卖房卖地,卖儿卖女卖妻,流落四方,逃荒要饭,受尽了人间的苦难。

【关键词】鲁西冀南;灾荒;农民生活;

百年来近代西北灾荒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温艳;

【摘要】近代西北灾荒研究迄今已近百年,在史料整理和理论创新、问题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以及与近代西北灾荒惨烈程度相比,近代西北灾荒史的研究明显滞后。特别是近代西北灾荒文献搜集与整理有待完整化和系统化,并亟待信息化;近代西北灾荒史研究的选题有待拓宽,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研究范式亟待转换,"生态系统分析模式"可资借鉴,多学科交叉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近代;西北灾荒;回顾与展望;

《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1919—1949)》中1920年旱灾记录分析

【作者】李凡;叶瑜;万金红;

【摘要】1920年华北五省旱灾被当时的报刊称为"四十年未有之奇荒"。依据《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1919—1949)》中采用的关于此次大旱的各种原始记录,分3个社会层次6种类型统计分析了这些原始资料灾情记录的特点及差异,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史料用于旱灾重建的优势和局限性,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记录内容方面,中央重点关注灾情最重县份,地方官方和组织统计更详尽,报刊记录具有非统计、重描述的特点;(2)统计信息数量方面,地方官方最大,中央次之,民间最少;(3)统计时间顺序方面,民间最早(报刊统计在时间上贡献最大),地方官方次之,中央最晚;(4)以《赈务通告》为代表的官方文书等资料的灾情统计信息丰富,有助于旱灾受灾区域重建;《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1919—1949)》等整编资料多侧重对灾情的整理,关于此次旱灾其他影响和响应的记录还需其他史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