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日升昌导游词_平谷车双林寺图片_平遥古城导游价格
走笔山西——我的山西游记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啊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
音乐里的山西是这样的美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直到二零零三年秋天我终于实现了山西一行的愿望。先后到了晋中、吕梁、临汾、运城和晋东南地区,直观的感受却并没有歌曲描绘的那么好。许多地方我只是匆匆一瞥,值得惊艳的美景古迹并不多。但在我回来以后重新思考这次旅行,却获得了许多感受。山西、陕西和河南是中国古代文化集大成的代表省份,历史的积淀非常丰富,而山西相比其他两个省份在过去更为封闭些,这可能是它的不幸,但对于文物的保护却是幸运的。山西的旅行就如同在历史中穿梭,那种如黄土般层层叠叠的往事如陈酒般弥漫在心头,越是回想越是清晰。我决定用笔墨重新走一遍山西,这是一条更精彩的路程。
一、三看黄河
但凡是中国人都对母亲河黄河有着深厚的情感,我也概莫能外。然而我亲近黄河的机会却不多,屡次在火车或者飞机上匆匆掠过黄河,只有在山西却三次和她亲密接触,见到了三种不同风情的黄河。而在这三看黄河之中,第一次在壶口与她的相逢最为惊心动魄。
黄河壶口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因而特地设计了一条线路去看她。从霍州包车,沿途经过了灵石县、交口县、隰县、蒲县、大宁县、吉县,大约三百五十公里,顺道参观了隰县的小西天和蒲县的东岳庙之后才奔赴壶口的。一路饱览山西风光,山梁、沟谷、平原、丘陵都看了个遍,虽然辛苦却很值得。傍晚时候翻越吕梁山脉,恰好遇到风雨,雾气随山风涌上来,能见度很低,车子小心的过了一个急弯又一个急弯,急促的鸣笛声很快淹没在风雨声中,显得嘶哑而黯淡。四十五公里的山路开了整整三个小时,晚上七点钟敲过,终于赶到了黄河七郎窝大桥。黄河水平静地流过七郎窝大桥、沿着晋陕大峡谷奔腾而去。夜色里的两岸冷冷清清,也许是下雨的关系,游人也分外的稀少。夜宿黄河边,不闻黄河浪,毕竟这里距离壶口瀑布还有三公里远。
次日清晨还是雨,据说山西一侧的观瀑洞已经无法下去,索性去了陕西一侧正面看壶口瀑布。十里龙槽边,满耳涛声;十里龙槽上,满面雾水。援着苍黑色的岩石下探几层,滚滚浊浪才正好扑面而来。水势真大!壶口不再是一个瀑布,而是成百条瀑布排满了整个十里龙槽,大大小小、分分合合、远远近近、淡淡浓浓。这百千条流水如奋然的须眉鳞爪,攒聚出一条翻卷奔腾、银沫纷飞的黄龙,几乎越出龙槽、一飞冲天。溯流而上,水势更盛,我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想更接近河中流大瀑布,但几番努力都失败了,只好站在瀑布的一侧平视,无法从下方仰望“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象。滚滚黄河水,滔滔黄河浪,一股脑从脚下卷过,倏忽跌落下去,翻身滚卷起来,喷起层层水雾,吐出浩浩潮声,然后就头也不回向下游奔去。
只这一个照面就让我明白了黄河的雄浑。接下来在鹳雀楼和小浪底的两次聚会则让我体会了黄河的宽厚和深沉。
运城河津的鹳雀楼是天下四大名楼,与长江上的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齐名。这四大名楼每个都和一篇名文相连,鹳雀楼上最著名的诗篇是王之涣的那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小时候就会背诵这首诗,当时记得老师总是谆谆教诲“更上一层楼”的人生境界,对头两句的景色却很少提及。当我站在鹳雀楼的顶层,才明了那两句写的贴切。这里是黄河中游最宽阔的地方,河道平平展展的铺开,两边是无际的麦田,向上游眺望极远处才仿佛有山,虽然因为又是一个雨天我看不真切,但仍可以想象长日将尽时一抹残阳落进远处群山的样子;走到楼的另一边向下游看去,这浩浩荡荡的流水转了一个弯也不知去向何方,只是淡淡地消失在了地平线上,想想也只有那无比辽阔的大海才是她唯一的真正的归宿。不到鹳雀楼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那种宽厚的诗意的,正好王之涣那平实的言语捕捉到了此间黄河的真谛。
唯一不讨厌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