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浙江教育出版社 薛晓阳 :教师教育的理想:技术标准亦或道德信仰(8)

2018-01-24 07: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暂且不谈专门化的伦理课程和非正规课程途径的创新,单就从课程价值设计角度看,最为重要的不是课程的精巧和完备,而是课程的精神价值和道德设计。回溯历史,甚至早在清末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就已经规定:师范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在于“变化学生气质,激发学生精神,砥砺学生志操”。“国民之智愚贤否,实关国家之强弱盛衰;师范生将来有教育国民之重任,当激发其爱国志气,使知学成以后必当勤学诲人,以尽报效国家之义务。”[48]而不是仅仅以训练学生的教育技能为要务。因而当时的师范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所设科目有人伦道德、群经源流、中国文学、东语、英语、辨学、算学、体操等,规定各类学科专业必须通习人伦道德、经学大义、教育、心理、体操等科目。尽管人伦课程的内容在今天看来封建保守,但作为一种师范课程的设计,高度重视道德课程的方向作用亦有借鉴之处。事实上,师范,无论从东方还是西方的诠释中都可以看到,其内涵境界之高远是超出我们今天这个功利主义时代的想象的。师范有“模范”、“榜样”以及“典范”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把教师教育诠释为一种职业或专业或许是不够准确的。师范即国家示范、公民示范,它远非是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教育这么简单,师范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民族的意识,以及文化的典范。因此,“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化体现了技术理性与工具主义的倾向……所谓教师专业化,主要指的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但是通过怎样的渠道来完成教师专业化,却缺乏深入的探究。现在的人们往往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门类或技能,并通过所谓强制化、标准化的手段来予以规范。其结果则是把教师的专业化理解为技术化、知识化的量化过程,而使教师培养逐渐陷入技术主义或学科至上的泥淖”。[49]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知识与能力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学生的道德和素质等精神品质。从这里可以看到,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面,需要思考的或许不是如何用精巧的课程去训练学生的技能,而是转变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对未来的想象,正像柏拉图所说的那样,真正实现“灵魂的转向”。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思想文化道德[M].成都:巴蜀书社,1992:363.

浙江教育出版社招聘_浙江教育出版社_浙江教育出版社数学

[2][3][36]洪明.当代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J].国外社会科学,2009(6).

[4][5][7]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43、131、143-144.

[6][8][48]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32、291、224.

[9]翟博.世纪风华——北京师大与百年中国高等师范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09-05(1).

[12][德]海德格尔.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EB/OL].吴增定,林国荣译.,2008-08-05.

[13][14][15][美]亨利·A.吉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M].朱红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9、98、150.

[16]李军.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教师教育体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8(3).

[17]李永贤.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及其意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18][20][美]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3、24.

[19]袁广林.应用研究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

[21]张旸.中国百年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及特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22][32][42][43]王佳佳.“为美国而教”:教师教育解制路径的成功范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