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常识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的产生和类型地震(84)
建队58年来,尤其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时期,地质三队以岩土施工业为生存主体,以勘测业为发展主体,以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环境保护为职能主体,进而沿着“地质立队、服务地方”的战略目标,顽强拼搏、愈战愈勇,最终成为深得地方政府信任、平民百姓爱戴的“当家”地勘单位。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彭城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8.1.2 防御洪水方案:是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工程实际状况和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制定的防御江河洪水、山洪灾害等方案的统称。3. 临时建筑物的设置未考虑相关火灾、自然(雷击、洪水、台风)、地质(泥石流、山洪、滑坡、地震)灾害的防护,或未考虑与危化品库和炸药库的安全距离的。
域增雨 (雪)作业,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和农业减灾防灾能力。包志毅 陈波,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自然灾害学报13(2):155-160,2004-4。
1、城市应强化综合减灾应急对策。美国“9.11”事件不仅给美国,也为所有现代化大都市留下安全警示,它说明广义的人为灾害(事故、恐怖事件、战争)比自然灾害有更大的危险性。美国作为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但近年来地震、台风等突发灾害除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外,人员伤亡极小,原因在于该国家高度重视来自自然的灾害侵袭。虽然在人为灾害中有技术灾害及环境灾害,但恐怖事件是升级的人为灾害风险。为此从城市大安全观出发,城市上空防御能力的标志是不仅应防空,还应具备防空袭、防化学武器、防高技术战争的能力,不如此就不是高标准的防灾保障体系。为此,城市防灾呼唤建立城市灾害预警系统。
2、城市减灾要构筑起设计安全体系。国务院早在1998年便批复了《中国减灾规划》,该 规划则从战略上确定了到2010年中国减灾的方针,其内容涉及城市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全面的综合减灾问题,可问题是迄今这种规划及战略尚未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 这种来自大的方面的意识,规划师、建筑师们尚未树立起来。城市发展需要安全,2008年奥 运建设必须安全,为此要宣传“安全奥运”观。要开展从小处作起的安全减灾规划设计。如 要处理好规划设计中安全减灾指标的实践问题。设计是工程的灵魂,但如今设计又落实多少呢?比如智能小区设计中要细化消防设计,并使之纳入小区防灾安全设计之中,使居民感到 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防火的安全,而是总体的平安及保障。在此基础上,规划设计单位 及主管部门,特别要从居家安全及住宅致灾隐患入手,建设可供借鉴的示范项目。
3、城市安全经营宜从建设防灾产业入手。(1)从紧急救援管理上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机 制去运作,即应成立北京防灾减灾应急事务管理委员会。它应是一个建立在目前灾害、事故、风险管理格局上的综合减灾机构。它不应是临时性的,而是有准备、有预案、有一定编制 的市府机构。它是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有能力应对意外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作好紧急救援并启动北京科技减灾产业的“纲”。(2)从实施紧急救援预案的程度上讲,北京防灾减灾应急委员会下面建立具有协调能力的紧急救援网,可直接与航空、交管、急救、公安、消防、工业事故危险源、中毒等应急中心按管理机制制约运行。为此,建议市政府就尽快组织由市法制办牵头的《北京城市防灾条例》的编研,目前主要在于应对意外事故及突发灾祸,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安全度。(3)从实施急救援的手段看,应再发展以地震、气象及城市工业化灾害等为中心的现代化救援设备的开发,要建立起依靠救援的现代化装备,实施科学文明救援的现代观去提高首都北京综合减灾的应急能力。(4)从实施紧急救援的有效市场化规律看,国家、城市各及政府再重视也难包打天下,重要的是要分清政府及民间机构、协会社团各自的责任。现在统统由国家包办的防灾减灾工作的弊端之一是,防灾减灾这与保护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密切相关的事业越办越苦,越干越穷!形成的怪圈是:防灾的社会效益越好,经济效益反而越低甚至出现错位的局面!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
以挽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