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常识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的产生和类型地震(31)
上述几个方面,包括了防震减灾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环节,反映了防震减灾要以预防为主,实行综合预防的基本对策。
五、地震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实现地震减灾的根本途径
上文介绍了防震减灾所包含的4个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实施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地震监测预报和工程抗震及救灾技术更为显著。
1.加强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
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正能量。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走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的综合防御道路,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是实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混沌孕育盘古,开天辟地,以肉身演化天地,孕育无数生灵,演化天道因果。从我国上述30起研究样本中可以看到类似的问题,30起研究样本包含有不可靠的科学证据,即鉴定意见存在瑕疵的案件16件,占样本总数的53%。
2.加强工程地震和救灾技术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开展对未来地震灾害的预防性工程技术措施研究;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研究;发展各种地震动参数的地震区划研究;针对重点工程和大中城市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的工程地震研究。此外,90年代以来,国际上正在发展的工程结构的隔震技术、耗能减震技术等也在我国工程震研究中得以充分的重现和实践。与此同时,工程建筑物损伤探测技术,对废墟中掩埋灾民的探寻和挖掘等救灾技术研究也正在有计划地推进。
(13)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与减灾对策。分析显示,2017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和地震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不同程度发生,主要呈现六个特点:一是灾害影响范围广,局部损失严重。20世纪全球陆地7级以上地震35%发生在我国,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共3次, 其中有2次发生在我国,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 /2 , 因此地震灾害严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惰。
地震和地震灾害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领域之一。抛开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侯风地动仪不说,在近代,1956年我国制定的《12年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中我国就比西方大约早10年提出并开展了地震预测和震灾预防的研究。在1994年3月我国公布的《21世纪议程》减灾行动方案中,将对地震的预测和防御作为减灾体系建设的重点行动方案之一。因此,可以深信,在地震预测和震灾防御的研究方面我国将对世界作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人类活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人口的城市化
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表明,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在不断地加速发展。1950年不到世界人口(25亿)的30%生活在城市;而现在,近一半的人口(25亿)生活在城市;到2025年,估计全世界83亿人口中将有60%生活在城市(图1)。从1950年到1995年,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目由83个增加到325个,差不多增加了3 倍!这种趋势在第三世界国家尤为明显,同一时期城市的数目增加了5倍(表1)!
过于激动没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