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小伙伴们惊呆了图片 媒体丨中兴微贷,微金融乱象中移动突围的“坏小子”(《商业评论》2015-02号刊)(3)

2018-02-16 04: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此外,我们还要选取一些比较重要的拼片:像受政策驱动大力支持过扶贫资金流动的国家开发银行、NGO联盟中国小额贷款联席会议,还有像法国沛丰协会和德国IPC这样为大量中国小额信贷机构提供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外部机构,它们也是构成中国微金融行业拼图的关键部分,影响着这个行业未来其他拼片的走势。

现在,我们来到一个关键节点——2008年,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在这份文件中,将关于小额贷款的四项权力下放给各省市,变成相对灵活宽松的地方监管,加上因为融资难造成的越来越旺盛的市场需求,自2008年开始,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迅速蔓延发展,一个新行业横空出世!

在中国微金融行业拼图中,标记着“小额贷款公司”的拼片越来越多,而且不断有新的拼片,比如令人爱恨交加的P2P,还“哗啦啦”倒在我们面前????这些拼片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切割精细,有的边缘不明,它们使得这幅拼图变得更大,更扑朔迷离。

熙熙攘攘 皆为利来

涌入微金融行业的公司怀揣各种目的。其中的确有一些胸怀抱负的;但也有想抢牌照的,有些新入者不管这块业务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有无关联,想着先拿到牌照再说;当然其中不乏前面提到的“地下放贷者”,希望拿到牌照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生意。还有一些新入者是因为听说如果小贷公司经营好,可以转村镇银行,他们深感做制造整天取悦客户太累,开商场管理供应商太烦,心想不如抓住机会华丽丽地转身做个“银行家”。还有一种新入者纯属凑热闹,隔壁老李成立了小贷公司,我为什么不能成立?他们能靠放贷挣钱?我为什么不能?既然股市、投资环境、房产、矿业都不好,那就让钱来生钱吧。

各显“神”通

人们以为微金融行业门槛低,挣钱易,匆匆挤进之后,却发现远非所想。中兴微贷刚成立时,曾有一家小贷公司老板来拜访,问该怎么做,中兴微贷的副总曾旭晖说你得对IT重度投入,谁知对方追问了一句,什么是IT?曾旭晖当场被噎住了。8,900多家小贷公司,这样的玩家不在少数,当他们两眼一抹黑杀进微金融行业后,发现“钱生钱”不光需要资本金,还需要团队、系统和风险控制等诸多条件,于是,各显神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做——团队和客户靠挖,系统靠买,风控请人做或少做,更有一些公司,连资本金都造假。行业生态开始变得混沌不清,但是,这个行业没有到此退烧,因为P2P大举杀入了。

“中国式P2P”

问号图片_小伙伴们惊呆了图片_小伙伴惊呆了卡通图片

P2P来自英文“Peer To Peer”,译为“点对点借贷”或“个人对个人借贷”,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的网络信贷平台(第三方平台),收取一定服务费用,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小额借贷模式。

P2P发端于英国,发展于美国,盛行于中国。近两年国内网贷平台数量迅速增长,已达到接近2,000家,比较活跃的有几百家。P2P为什么能在中国盛行?因为:第一,“容易”做,不要批文,没有监管,没有门槛,许多情况下,朋友间凑个几十万元,注册个投资公司、咨询公司或科技公司,买个软件就是P2P了;第二,无须囿于P2P原有的设计,可以做本地化改造。本土化的P2P运作模式琳琅满目,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头——金融创新,这也许是监管部门至今未加严格监管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扣上“压制创新”的帽子。

监管缺失的P2P开始野蛮疯长,各种奇葩,乱花渐欲迷人眼。许多P2P平台在网页和网络上推广,言称资金收益很高,只要用很少投资就能拿到10%以上的收益,于是有点儿闲钱又输得起的人纷纷进入。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P2P平台上活跃的投资人有100多万。因为只抱着一个诉求——收益,这个群体很少有人会计算一个数字:融资成本。殊不知,他们所要求的10%到20%的投资收益率,加上各种运营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所形成的综合融资成本,对于一个正常的借款企业或个人来说是很难承受的,不到病入膏肓,不会饮鸩止渴。不过,对于某些P2P平台来说,信贷资产质量恶化还不是主要威胁,“流动性”才是!新的资金不进来,或进来慢了,之前向投资者承诺返还的资金窟窿就补不上了。于是,有些平台会在短期内密集发布收益率20%以上的“天标”或大打广告来吸引资金,暂时掩盖流动性问题。一旦掩盖不了,“水落石出”,“跑路”便成为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