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古希腊罗马文化 诸玄识??董并生:西方伪史抄袭中国历史、窃据文明源头,诸玄识(4)

2017-12-19 07: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越难的东西、西方人破译起来反而越简单,破译者的年龄也越年轻!

G.F.格罗特芬德“破译”楔形文字的方法

“首先,格罗特芬德确定,楔形文字的确是文字而不是饰品。接着,他通过古希腊史学家的著作初步了解古代波斯的历史,已知波斯统治者居鲁士在公元前540年前后灭掉了巴比伦,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波斯王国扫清了障碍。格罗特芬德认为根据这一史实可以作出推断,铭文摹本中至少有一栏文字代表统治者的语言。此外,有一组记号和另一组单独的记号经常在文中出现,他推断这一组记号可能代表「国王」这个词,而那个从左往右上方斜引的单独记号,可能是个分字符。这些推论因在其他铭文中有类似发现而得到了验证。

当时,他还不清楚铭文该丛哪个方向读,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但他很快发现大部分楔形文字的尖端不是朝下,就是朝右。两个楔形文字相交构成的角总是朝右开放。因此,他断言楔形文字应该从左往右读。当时只有一个欧洲人接受这一观点。

……当时他手头上的文字资料是从纪念碑上摹写下来的铭文,于是他暗自思忖:纪念碑上某些文字的书写方式,一般是常年不变的,比如他家乡墓碑上「长眠于此」几个字,就是他的祖父、曾祖父辈已经使用,而他自己的子孙也还要使用下去的。因此,新波斯时代纪念碑上的某些铭文,如引语或祝语等,应该可以在古波斯的纪念碑上找得到。

在这里,格罗特芬德充分使用了数学的逻辑思维,他先假定一组反复出现的楔形文字代表「国王」一词,那么第一个字应该是国王的名字,而且后面必然有一行斜行楔形文字作为分字符,下面的两个字中必会有一个代表「国王」。「国王」这个关键词,可以根据其反复出现的次数来加以识别。他注意到几乎所有的铭文中,在每一栏的开端,同一组楔形文字只有两种变体。根据他的推论,这组文字里应该有国王的名字。这种一致性是否意味着所有的铭文只谈到两位国王呢?根据古典套语的习惯,很可能他们之间存在父子关系。因而格罗特芬德按自己的理论演绎了下列图式:

X(国王),Z之子;

Y(国王),X(国王)之子。

正是根据这一推论,格罗特芬德成功地译出了楔形文字的最初几个字母,破译了波斯国王和亚塔薛西斯的名字。

【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古波斯铭文】格罗特芬德译为:

大流士,伟大的皇帝,众王之王,诸国之王,胡斯塔普斯之子,阿黑明尼的王朝的皇帝,是建这座宫殿的人。

格罗特芬德在其著作中回忆这段过程时写道:我确信,应该从亚凯梅尼狄亚王朝去找这样两位国王……我开始检索历代国王的名字,瞧瞧哪两个最与铭文的文字相符。他们不可能是居鲁士和冈比西,因为铭文上两个起首的字母不同;也不可能是居鲁士和亚塔薛西斯,因为文字从字形上来看,第一个太短,第二个则太长。看来可供选择的只有大流士和薛西斯了,它们看来和铭文一拍即合,我于是断定摸对了门道。这是由于在提到儿子时,父亲的名字边上有表示国王的记号,但在提到父亲的世系时这个符号就不见了。所有波斯波利斯的铭文都证实这一看法是正确的。

……我们要特别肯定的是,格罗特芬德在破译古波斯楔形文字上的成就,为两河流域出土的种种楔形文字提供了解读的钥匙。” [xii]

如此破译法、如此想当然!海外奇谈、无出其右者。在这里,欧洲人随意的学术态度曝露无遗……

罗林森25岁开始“破译”楔形文字、方法与格罗特芬德不谋而合

“罗林森1835年在埃尔万德山上第一次看到楔形文字铭文,后来就开始抄录引人瞩目的贝希斯敦铭刻上那些可以抄下来的部分。罗林森在对欧洲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抄录这些铭文时,收集到一份符号表,并寻找专有名词。他想出的办法和格罗特芬德想的那个办法一模一样,他读出的头三个名字也是大流士、泽尔士和喜斯塔斯皮,这简直是历史上最出奇的巧合之一。就这样,打开波斯楔形文字的钥匙已找到两次。” [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