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奥巴马医改注重预防保健_美国奥巴马医改影响_奥巴马医改内容(3)

2016-12-16 05: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第三篇文章,是2006年6月由北京大学李玲教授等组成的北大课题组发表的《江苏省宿迁市医改调研报告》。调研的基本方法是近十名卫生经济学者和学生作为患者去各医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调查和访谈医生和患者,然后再与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和医院院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校对和证实调研结果。报告认为,宿迁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看病贵”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宿迁自2001年开始“断奶式”医疗改革,将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包括防疫站、急救中心)推向市场,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办医院。按照宿迁市自己的说法,改革后,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增加数十倍,医务人员的收入稳步上升,但患者就诊费用明显下降,这几个数据明显互相矛盾,怎么可能医院收入增长的同时患者负担下降呢?调研组发现,宿迁过度医疗的现象十分严重,医院仍然采取根据科室业绩来付酬的激励政策,医生诱导病人多做检查和手术,夸大病情,医生开药和开检查提成的行为并未消失,反而更加强化。特别是作为纯公共品的公共卫生系统也完全推向市场,120急救系统采取会员制,挑选一些医院进入120系统,每年交纳会员费50万元,这就破坏了急救系统的就近原则,后果严重。

这三篇文章,分别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过去那种照搬经济改革的办法在社会事业领域行不通,引起了激烈讨论。同时,对医改的讨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2004年以来全社会对国企改革、收入分配等问题的反思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上持续三年的热烈讨论,推动了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变为“兼顾公平和效率,更加重视公平”,提出“改革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淡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等。

医改方向的最终确定,离不开社会思潮的变化,而医改又是推动社会思潮转变的重要因素。2006年10月23日,局举行集体学习,会上,负责人发表了讲话,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责任,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医改指导思想和方向的确定,下一步就是制定改革方案了。

四、医改方案出炉记

医改方案制定经历两年多,、和地方、内部有关部门、学术界、医务界、企业界、媒体均以不同的渠道参加和影响了这个过程。从医改方案的制定过程,能够集中体现中国改革的特点。大致可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6年8月之前,主要是社会上和少数核心部门进行酝酿。

第二阶段是2006年8月-2007年6月,委托外部智囊研究。2006年8月,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协调小组,标志着医改进入实质性操作。协调小组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麦肯锡六家机构,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行独立研究。这六家机构,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既有部门,又有高校、咨询公司和国际组织,这在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历史上是迄今唯一的一次。

第三阶段是2007年6月-2008年2月,内部制定初步方案。这一阶段,各部门在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初稿,2008年2月29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第四阶段是2008年2月-2008年10月,内部征求意见。草案向各部委、各省、市征询意见与建议,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调整,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修改后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