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叶挺故居会水楼_囚歌_会新楼(43)

2017-01-25 16: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古蔺太平渡,位于赤水河上游与古蔺河交汇处的太平镇,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最重要的渡口,约1.5平方公里,全镇古街道的清代民居建筑保存完整、鳞次栉比,充满了古朴的韵味。四渡赤水战役期间,红军机关全部驻扎在镇上,因此,所有的古建筑都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遗迹和遗址。大娄山下、赤水河边,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的长征街上,一座小青瓦的三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在战略转移中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用兵如神的生动体现。为了缅怀牺牲的红军,教育后代不忘今天幸福生活是用烈士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史实,继承先烈的遗志,四川省古蔺县在四渡赤水主战场太平镇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再现了红军四渡赤水的辉煌战绩。

太平渡是“四渡赤水”的轴心地区和重要渡口,第二和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就发生在这里,进行大小战役近十余次。镇上建有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陈列馆,馆内有同志的故居,在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600多平方米展厅里,陈列着200多件当年红军留下的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具,向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参观者展示着当年金戈铁马的历史。

1935年春,遵义会议后,红军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巧妙地与敌、转战在川、黔、滇一带的高山河谷中。从当年1月28日至3月22日,红军来回4次渡过赤水河,摆脱了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彻底扭转了战略转移中的被动局面,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叶挺故居会水楼在此期间,红军曾3次进出古蔺县境,历时54天,遍及大部分乡镇。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长征的伟大胜利,弘扬红军精神,1958年经四川省人民批准,太平镇建起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位于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驮山公园内。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万源保卫战”而建的专题性纪念馆。1986年3月建成开放。徐向前同志这次战役评价这样:“反刘湘的六路围攻是我们在四川打得时间最长最艰苦的一个战役。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上,也可以说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辉煌的一个战役……在反‘六路围攻’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万源一带的决战防御。假如万源失守,我军就有被压出川北的危险。敌人拼了死命,我们也拼了死命,这是关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一次决战,不拼命不行啊!”

许多史学家论断,如果“万源保卫战”失利,红四方面军被压出川北,川陕革命根据地必然被摧毁,那么20万军就会夹击长征途中的红军。仅剩3万余人的红军行至川西,不但得不到红四方面军的接应,而且会遭到川、黔、滇各路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甚至有被敌人吃掉的危险,那么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就将会大大推迟。所以万源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不但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的生死,川陕苏区的存亡,而且关系到整个工农红军的命运,中国革命的前途。

陈列馆占地20余亩,馆舍面积2500平方米,共设四个展室、七大单元,展线长170米,主要陈列万源保卫战中红军遗存的各类文献资料、武器、石刻标语等珍贵文物和辅助陈列品1000余件。陈列馆通过沙盘展示、灯箱布景、摄影绘画、图表统计、文字解说等艺术组合,再现了徐向前、、许世友等8万红军将士与刘湘20余万川军血战万源的历史场景。七个单元分别为:“固军起义革命烽火漫巴山”、“奇兵入川红色苏区建川陕”、“迎敌围攻收紧阵地御强敌”、“决战万源撼天动地壮军史”、“全线横扫千年如破竹”、“踊跃支前万源人民多贡献”、“精神永存光辉伟业照千秋”。附展为“川军将领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