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叶挺故居会水楼_囚歌_会新楼(24)

2017-01-25 16: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侨史馆的《华侨历史陈列》以院藏侨史文物资料和侨史研究新成果为基础,辅以新的展示手段,反映了华侨产生、发展的历史概况及业绩,时间跨度大,所涉及的侨乡、侨居国均不受地域限制,在同类博物馆中独具优势。

华侨博物院现有文物及自然标本等收藏品6000多件,包括历代陶瓷器、青铜器、古钱币、古字画、古代雕刻工艺品、外国工艺品、陶瓷玻璃皿、字画和动物标本等,其中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这些藏品分期分批在文物馆和自然馆展出,其中有许多珍品是陈嘉庚先生当年为华侨博物院而搜集珍藏的。

1982年1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为华侨博物院题写院名。

江西

秋收起义纪念地(萍乡秋收起义纪念碑、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

萍乡秋收起义纪念碑矗立在秋收起义广场中心广场的主轴带上,紧临城市主干道建设路。秋收起义广场是为纪念秋收起义而建设的纪念性广场,位于萍乡城北新区,占地300多亩,以新建的昭萍桥为中心,萍水河为纽带,四个块面组合而成。广场以秋收起义纪念碑为重点,南向中轴线上设置五彩缤纷的音乐喷泉和气势恢宏的秋收起义纪念馆,园林小品将广场装点成多处供活动、休闲的场所,使广场兼有娱乐、展览、购物和等综合功能,成为萍乡市区活动中心和市区风貌的重要标志。秋收起义纪念碑碑高30.9米,占地面积151平方米,巍然屹立,气势宏伟。纪念碑基座内设有电控设备,长城堡四角和碑顶部装有活动彩色射灯;基座周围有绿化区域;纪念碑基座四周设有较大的平台,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纪念碑由“9”字、浮雕、题词、长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徽标、碑柱、火焰(火炬)、五角星、碑文、红旗、山川、稻穗等图案协调配置、有机组合。长城堡连碑柱27米,基座27级台阶、高3.9米,碑柱顶部正面与背面造型为两个“9”字,连缀起来表明秋收起义的时间为1927年9月9日,同时又有“九重天”的寓意。长城墙上的火炬和基座侧边的火焰,表示秋收起义之火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与刻在基座南、北面的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吻合。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位于江西省铜鼓县城西门肖家祠之旁。1977年,铜鼓县建了一座雄伟、庄严的秋收起义纪念馆。1977年8月16日,正式陈列开放,全馆陈列文物一百二十七件,照片一百一十四张,图表三十九张。 全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高十八点六米,分前后三栋,前栋中间为三层,其余都是两层。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馆房前后门过道各有两根大理石、花岗石贴墙的大方柱。馆房前栋外墙各有一条五米多宽的大理石贴墙。房内有宽阔明亮的序厅、展厅(六个厅),接待室、会议室(三楼)。近几年来,抓紧了绿化、美化。现在馆房周围已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成了一处重要参观学习圣地。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坐落于修水县城凤凰山路136号,属秋收起义专题性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始建于1977年。馆标由秋收起义时师部参谋、工农革命军军旗设计者之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题写。陈列重点反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背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组建,中国党的第一面军旗在修水设计、制作、升起,师部和第一团以及第二、三、四团在秋收起义中的经历,修水地方党组织和农会、工会以及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并参加秋收起义的史实,突出和参加秋收起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讴歌秋收起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星星之火燃遍全中国的历史功勋。展馆装饰和厅内布置互相依存,相辅相承,追求庄重、简洁、大气、典雅的氛围,史料详尽真实,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