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叶挺故居会水楼_囚歌_会新楼(42)

2017-01-25 16: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委员陈昌浩等领导在这里指挥红四方面军历经数百战,并取得了辉煌胜利,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总指挥部旧址保存完好,1982年,红军入川五十周年之际,劈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馆名由题写。1988年1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题写了馆标。

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位于通江县城学宫,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紧密相连。旧址学宫与通江文庙(总指挥部旧址)同年代修建,其后屡有维修,全系木结构,一进四院,保存完好,1988年1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陈列:《巴山峰火》以“西征入川创建苏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传播真理唤醒民众”、“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战地血花救死扶伤”、“巴山妇女巾帼英雄”、“前仆后继无私奉献”七个部分为主线,集中展示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境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扩大红军、创建根据地的英雄史实。

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在中国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毛主席为此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不朽诗篇。

1950年,中国人民第十八军,响应、毛主席“解放”的伟大号召,翻越二郎山,来到泸定城。从这里又继续往西挺进,把红旗插上了雪域高原,把光明带给了百万农奴。

1980年建成的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里,陈列着实物、图片、资料240余件,真实地展现了大渡河战役和泸定桥战斗的历史原貌。

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

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1935年5月,红军长征途经安顺场,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休息5天后,由会理沿安宁河谷抵达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当时只缴获两只船,对岸渡口丈有一营敌军防守。为了扫除这一障碍,红一团挑选了17名勇士,于5月25日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登岸,并陆续渡过了一个师,取得强渡大渡河的首战胜利。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壮丽的篇章。由此,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驰名。

1983年5月,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正式对外开放,据悉,纪念馆设计建筑面积为1700平方米,前方还将修建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前期投资200余万元。并修建了纪念碑,同志亲自题写了碑名。

为了更好地发挥纪念地的国防教育作用,2001年6月,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底,石棉县投资470多万元,对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进行了整体规划,新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上千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藏有200余件反映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实物、复制品,其中包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旗,以及红军强渡成功后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一份油印小报等珍贵文物;一艘仿制的红军渡河小船停在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渡河之处。纪念馆还采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展示了石达开和红军遭遇的两段截然不同的历史史实。纪念馆正前方修建了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的红军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威严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5月24日,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在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开馆。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彝族藏族乡的近千名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欢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落成。这标志着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整体规划已全部完成。主席亲自为纪念馆题写了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