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故居会水楼_囚歌_会新楼(34)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于19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萧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萧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湘区委员会旧址
湘区委员会旧址(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杨开慧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八一路清水塘长沙市博物馆内,为长沙市经历文夕大火唯一幸存的关于革命历史建筑物。因旧址位于清水塘,而经常直接被称为清水塘。旧址原为清水塘22号,属一陶姓商人住宅,典型南方民居风格,南北朝向,面积118.10平方米。旧址原为和杨开慧旧居;1921年秋至1923年4月,、何叔衡等租用此地作为湘区委员会机关秘密办公地。旧址是一座具有典型南方风格的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内墙用木质板材所隔,门窗采用镂空的装饰手法,同时用青砖砌成外墙,圈绕院落,显得十分雅致。堂屋右边第一间房子是与杨开慧的卧室兼办公室,他们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均出生于此。右边第二间房子是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的住房;堂屋左边第一间房子是客房,许多到湘区汇报工作或参加会议的同志如李立三、等曾在此休息和住宿;左边第二间房子是秘密会议室。因故居地处长沙小吴门外原清水塘22号,故1938年的长沙“文夕”大火中未被烧毁,建筑为十分珍贵的原迹,成为长沙市唯一一处保存下来的革命历史建筑物。
1921年10月在长沙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省级支部——湖南支部,不久,湖南支部改为湘区委员会(辖湖南及江西萍乡),区委机关仍设于此。在领导下,湘区委员会广泛传播了主义,大力开展工人运动,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1951年进行修缮,之后按原有室内陈设恢复原状并对外开放,1957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9年复原周边环境;2003年12月26日,为纪念诞辰110周年,将“湘区委员会旧址”重新冠名为“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杨开慧故居”。 湘区委员会广泛传播主义,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斗争中巩固和发展党和共青团的组织。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4月,湘区委员会组织了粤汉铁路、安源路矿、长沙泥木、水口山铅锌矿等十几次工人大斗争,掀起了湘区工人斗争高潮。1923年春,湘区委员会派工人党员到衡山县岳北开展农动,到1923年,湘区有7个县和地方建立了党的组织,有15个县和地方建立了主义青年团的组织。
炒股也只是一项技能和职业而已